足球资讯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边方缺官荐才赞理疏(明·王守仁)|古文翻译

点击次数:177 发布日期:2025-08-31

邊方缺官薦才贊理疏

◎明·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本名王云,浙江余姚人,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提出“心即理”,断言心外无物,倡导“知行合一”,后主“致良知”说,其“阳明心学”影响深远且广传至日本、朝鲜。他历任多职,平定多场叛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其文章博大,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七年七月初六日

邇者思恩、田州之變,諸夷感慕聖化,悔罪求生。已蒙浩蕩之仁,宥納而撫全之,地方亦即寧定矣。但凋弊之餘,必須得人以時綏緝。況兩府設立流官衙門及修築城池營堡等項,百務並舉,若無專官夙夜經理催督,則事無統紀,功難責成。已經臣等具題,乞將右布政林富等升職留撫;隨蒙將林富升任去訖。又經臣等仍乞推選相應官員替任,俱未奉明旨。

臣看得今歲例當朝覲,各該掌印官員不久皆將赴京,而廣西布、按二司等官適多遷轉去任者,右布政林富升鄖陽副都御史,參政黃芳升江西布政副使,李如圭升陝西按察使,參政龍誥、參議汪必東、僉事吳天挺等督押湖兵出境,往複之間,即須半年,參議鄒︼、僉事申惠皆齎捧表箋進京,其餘雖有一二新任官員,皆未到任,止存左布政嚴紘,按察使錢宏各掌司印,僉事張邦信分巡桂林,李傑分巡蒼梧,而臣在南寧、思、田等處輿疾往來調度,再無一官隨從贊理者。近日止有兵備副使翁素來管右江道事,緣其才性乃慈祥愷悌之人,用之中土,分理司事,足為循良;而置之邊方瘴毒多事之鄉,則其稟質稍弱,不耐崎險,易生疾病,似於風土亦非所宜。臣看得為民副使陳槐,平生奮志忠節,才既有為,而又能不避艱險。致仕知府朱袞,年力壯健,才識通敏。去任副使施儒,學明氣充,忠信果斷。閒往副使楊必進,曉練軍務,識達事機。此四人者皆堪右江兵備之任。施儒舊為兵備於潮、惠,楊必進舊為兵備於府江,皆嘗著有成績,兩地夷民至今思念不忘。若於四人之中選用其一,其餘地方之事必有所濟。

及照田州新附之地,知府陳能尚未到任。該臣看得化州知州林寬,舊在江西,知其才能足充任使,已經具奏行委,見在該府管事。但其稟質乃亦不禁炎瘴,於風土非宜,蒞事以來,終月臥病,呻吟床席,軀命且不能保,又何能經理地方之事乎?臣又訪得潮州府推官李喬木者,才力足以有為,而又熟知土俗夷情,服於水土;但系梧州籍貫,稍有鄉里之嫌。臣看得廣西軍衛有司衙門所屬官員及各學教職,亦皆多用本省士人,今田州雖設流官知府,而其所屬乃皆土夷,自無鄉里之嫌可避,亦與各教職無異者。乞敕吏部改用林寬於別地,俯採臣議,將李喬木改升田州同知;庶可使之久於其任,以責成功,則地方之幸,臣之幸也。

臣惟任賢圖治,得人實難,其在邊夷絕域反覆多事之地,則其難尤甚。何者?反覆邊夷之地,非得忠實勇果通達坦易之才,固未易以定其亂。有其才矣,使不諳其土俗而悉其情性,或過剛使氣,率意徑行,則亦未易以得其心。得其心矣,使不耐其水土,而多生疾病,亦不能以久居於其地,以收積累之效,而成可底之績。故用人於邊方,必兼是三者而後可。即如右江一兵備,此臣之所最切心者,臣竊為吏部私計其人,終夜不寢,而思之竟未見有快心如意者,蓋兼是三者而求之也。如前所舉四人者,固皆可用之才,今乃皆為時例所拘,棄置不用,而更勞心遠索,則亦過矣。

臣近於南寧、思、田諸處,因無可用之才,調取其發身科第以遷謫而至者三四人,其志向才識果自不群,足可任用。但到未旬日而輒以患病告歸,皆相繼狼狽扶攜而去矣。不得已,就其見在者而使之,則皆庸劣陋下,素不可齒於士類者。然無可奈何,則略其全體之惡而用其一肢之能,既其終事,所就不能以尺寸,而破壞則尋丈矣。用是觀之,亦何怪乎斯土之民愈困,亂愈積,而禍日以深也哉!是固相沿積習之弊,不及今一洗而改革之,邊患未見其能有瘳也。

夫今之以朝覲考察而去者,固多貪暴不才之人矣;其間乃有雖無過人之才,而亦無顯著之惡,尚在可用不可用之間者,皆未暇論;至其平生磊落自負,卓然思有所建立,而其學識才能果足以有為者,乃為一時愛憎毀譽之所亂,亦遂忞然就抑而去,斯固天下之所共為不平,公論彌彰者,孰得而終掩之。陛下何不使在位大臣一時各舉十餘人之可用者,陛下合而考之:若一人舉之而九人不舉,未可也;三人舉之而七人不舉,已在所察矣;五人舉之而五人不舉,其察又宜詳矣;或七人八人舉之而一二人不舉,則其人之可用亦斷在不疑者矣。若此者,亦在朝覲二次三次之後,或七年、或十年而後一舉,夫身退十年之後,則是非已明,公論已定,雖有黨比,自不能容。今邊方絕域,無可用之人,至取其庸劣陋下者而使之,以滋益地方之苦弊。其豪傑可用之才,乃為時例所拘,棄置而不用。夫所謂時例者,固朝廷為之也,可拘而拘,不可拘而不拘,無不可者。陛下何忍一方之禍患日深月積,乃惜破例,而用一人以救之乎?夫考察而去者,果皆貪惡庸劣陋之徒,則固營營苟苟,無時而不僥幸以求進。若磊落自負,有過人之見者,則雖屈抑而退,自放於山水田野之間,亦足以自樂。今若用之於邊夷困弊之地,殆亦未必其所欲。但為朝廷愛惜人才,則當此宵旰側席,遑遑求賢之日,而使有用之才廢棄終身,乃不得已至取其庸陋下者而用之,以益民困,豈不大可惜乎?臣因地方缺人,心切其事,不覺其言之煩瀆。伏望陛下恕其愚妄,下臣議於吏部,採擇而去取之。臣不勝瀆冒恐懼之至!

——————————

【现代文翻译】

边方缺官荐才赞理疏

(边疆地区官员空缺推荐人才赞理的建议书)

◎明·王守仁

七年七月初六日

近来,思恩、田州发生的变故,使得各土著民族感受到了圣上的教化,他们悔罪并寻求生存。他们已经蒙受了皇上的浩荡仁慈,被宽恕并得到了全面的安抚,地方也已经恢复安定。然而,在经历了一番凋敝之后,我们必须及时得到合适的人才来进行绥靖工作。

更何况,两府设立流官衙门以及修筑城池营堡等各项事务都需要进行,百事待兴。如果没有专门的官员日夜经管催督,那么事务就会变得混乱无章,难以明确责任与功绩。我们已经就此事上奏,请求将右布政林富等人升职并留在当地进行安抚工作;随后林富已被升任并离职。我们也再次请求选拔适当的官员来接替他们的职位,但至今尚未收到明确的圣旨。

在此情况下,为了地方的长治久安,我们急需朝廷选派有才干、有经验的官员前来接替,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期待朝廷能够尽快作出决定,并派遣合适的官员前来,为边疆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做好当前的安抚和管理工作,确保边疆的和平与安宁。

臣观察到,今年按例应当朝见天子,各位掌印官员不久都将前往京城,而广西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官员中,有许多人即将迁转离职。右布政使林富升任为郧阳副都御史,参政黄芳升任为江西布政副使,李如圭升任为陕西按察使。参政龙诰、参议汪必东、佥事吴天挺等人被督派押送湖兵出境,这一来一回,就需要半年的时间。参议邹輗、佥事申惠都要带着表章进京。其余虽然有一两个新任官员,但他们都还没有到任。

现在只剩下左布政使严紘、按察使钱宏各自掌管司印,佥事张邦信分巡桂林,李傑分巡苍梧。而我在南宁、思恩、田州等地带病往来调度,却没有一个官员随从协助处理事务。近日只有兵备副使翁素来管理右江道事务,由于他的才能和性格都是慈祥友爱的人,在中原地区任职,分管各司事务,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奉公守法的良吏。但是,如果把他置放在边疆瘴气重、事情多的地区,那么他的体质就稍显薄弱,不能耐受崎岖艰险的环境,容易生病,似乎他并不适合这里的风土条件。

经过考察,我认为副使陈槐是个忠诚有为的官员,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能够不避艰险。退休的知府朱袞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依然健壮,且才识过人,反应敏锐。已离职的副使施儒学问渊博,精力充沛,他忠诚、讲信义且行事果断。还有副使杨必进,他熟悉军务,能够洞察事物的关键时机。

这四人都有能力担任右江兵备的职务。施儒曾在潮州、惠州担任过兵备,而杨必进也曾在府江担任过兵备,他们都在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两地的民众至今仍然怀念他们。如果从这四人中选择一人任用,我相信对于地方事务的处理必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再考虑到新归附的田州地区,知府陈能尚未到任。在我看来,化州知州林宽,过去在江西的表现显示出其才能足以胜任,已经上奏委派,现在该府管理事务。但他的体质似乎也不适应炎热的瘴气环境,对当地风土条件并不适宜。自他上任以来,整月卧病在床,连自身的健康都难以保障,又怎能指望他管理地方事务呢?

我又了解到潮州府推官李乔木是个有才能且行动力强的人,并且他熟知当地土俗和夷情,适应当地的水土环境。虽然他是梧州人,可能会有些乡里之嫌,但在我看来,广西军卫有司衙门所属官员以及各学教职,也大多使用本省人士。现在田州虽然设立了流官知府,但其下属都是土著民族,自然没有乡里之嫌需要避免,这与各教职的情况并无不同。

因此,我请求皇上敕令吏部将林宽改派到其他地方,并考虑我的建议,将李乔木升任为田州同知。这样或许可以让他在这个职位上长久任职,并期待他能够取得成功。这将是地方的幸运,也是我的幸运。

臣认为,任用贤能以求治理,但实际上找到合适的人才非常困难,特别是在边疆反复多变、事务繁多的地方,这种困难更为显著。为什么呢?在反复多变的边疆地区,如果没有忠实勇敢、果断通达的人才,就很难平定那里的混乱。即使有了这样的人才,如果他不熟悉当地的土俗,不了解当地人的性情,或者他性格过于刚烈,行事任性,那么也很难得到当地人的心。即使得到了当地人的心,如果他不适应当地的水土,容易生病,也不能长久居住在那里,从而无法积累长期的治理效果,也就无法取得可持续的成就。因此,在边疆用人,必须同时考虑这三个方面。

以右江兵备为例,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我私下里为吏部精心挑选人选,整夜未眠,但始终没有找到完全满意的人选,因为要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实在太难了。前面所提到的四个人,固然都是可用之才,但现在都受到时例的限制,被弃置不用,如果再去费心劳力地远处寻找,那就太过分了。

我最近在南宁、思恩、田州等地,因为找不到可用的人才,只能调用那些因科举及第或被贬谪而来的人三四名,他们的志向和才识确实出类拔萃,足以被任用。然而,他们常常到任不到十天就以患病为由请求归乡,相继狼狈地离开。不得已,我只能任用当地现有的人员,但这些人都是平庸之辈,一直被士人所鄙视。尽管如此,也别无他法,只能忽略他们整体的不足,利用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事情完成后,他们的贡献微乎其微,而带来的破坏却可能极大。由此看来,难怪这片土地上的民众越来越困苦,混乱日益加剧,而祸害也日益深重!这固然是长期积累的弊端,如果不趁现在进行彻底改革,边疆的忧患恐怕难以解决。

如今因为朝见考察而离职的官员,固然有很多是贪婪、残暴、无才之人;但其中也有一些虽然没有过人之才,却也没有明显的恶行,尚处在可用与不可用之间,这些暂且不论。至于那些平生光明磊落、自负才华,卓然想要有所建树,且其学识才能确实足以有所作为的人,因为一时的爱憎毁誉而受到影响,最终也愤然离职,这固然是天下人都觉得不公平的事情。然而公论自在人心,愈加彰显,谁又能最终掩盖真实情况呢?陛下何不让在位的大臣们各自举荐十几个可用之人,然后陛下综合考察:如果一个人被一个人推荐而九个人不推荐,那可能还不行;如果三个人推荐而七个人不推荐,那就值得深入考察了;如果五个人推荐而五个人不推荐,那考察就应该更加详细了;如果有七到八个人推荐而只有一两个人不推荐,那么这个人的可用性就很高了。这样的举措可以在朝见二三次之后进行,或者七年、十年进行一次大举荐。因为一个人离职十年之后,是非曲直已然明了,公众的评价也已经确定,即使有党派之争,自也不能改变公论。

如今在边疆偏远地区,竟然找不到可用的人才,以至于只能任用那些平庸低劣的人来管理,这无疑加剧了当地的困苦和弊端。而那些有才能、可以任用的豪杰之士,却因为受到时例的限制而被弃置不用。所谓的时例,本来是朝廷制定的,它应该是有灵活性的,可以约束的就约束,不应该约束的就不去约束,这本是无可非议的。陛下怎么能忍心看着一方的祸患日益加深,却因为舍不得打破惯例,而不肯任用一个人来解救这种局面呢?

那些经过考察而被淘汰的官员,如果真的是贪婪、邪恶、平庸、低劣之辈,他们自然会不择手段,时刻寻求机会以求晋升。而那些光明磊落、有远见卓识的人,即使受到压抑而退隐,也能在山水田野间找到自我乐趣。现在,如果把他们任用到边疆困苦的地方,或许并不是他们所愿意的。但是,朝廷应该爱惜人才,在这个求贤若渴的时候,怎么能让有才能的人荒废一生呢?不得已而只能任用那些平庸低劣的人,这无疑会加重民众的困苦,岂不是太可惜了?

我因为地方缺乏人才,心情急切,所以不觉中言辞有些繁琐。希望陛下能宽恕我的愚妄,将我的建议交给吏部讨论,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采纳或取舍。我对此深感惶恐和不安!

作者相关文章:

辞免重任乞恩养病疏

赴任谢恩遂陈肤见疏

辞巡抚兼任举能自代疏

奏报田州思恩平复疏

地方紧急用人疏

地方急缺官员疏

处置平复地方以图久安疏

征剿稔恶瑶贼疏

举荐能人抚治疏

图文编辑:阿素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