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赛晶科技:柔性输电业务和新能源发电与储能业务协调发力造就35%的增

点击次数:70 发布日期:2025-08-30

来源:慧悦港股

当全球能源革命的齿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转动,当新能源行业正在向更深层次的智能化、系统化与国产化深度融合方向发展,当特高压输电线路像钢铁动脉般贯穿中国大地,一家企业正在这场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用自主创新的技术协奏,谱写着国产替代的硬核篇章。它就是赛晶科技(股票代码:0580.HK),一家在电力电子器件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型企业,正不断打破国际垄断,成为能源与电力系统国产化的核心力量。

在全球“双碳”目标下,能源系统的电气化与智能化转型加速,特高压输电、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等成为能源革命的核心场景。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将建成多条特高压输电线路,电网骨干网架加速完善,对IGBT、直流支撑电容器等核心器件的需求不断释放;在功率半导体领域,高端的IGBT及SiC产品的供应仍以国外为主,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准,下游国内市场国产化替代潜力巨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赛晶科技的表现格外亮眼。根据2025年中期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35.5%。第一大业务输配电领域营收4.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其中,柔性输电业务贡献最大,销售收入2.9亿元人民币,收入同比增长123%,核心来自沙特中部-南部±50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秘鲁、智利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项目陆续交付。第二大业务工业和其他业务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新能源发电与储能业务同比增长108%,主要源于受益于该公司自主研发产品(如功率半导体、层叠母排及直流支撑电容器)销量增加。看好下游需求以及项目持续交付,赛晶科技在业务领域显示出极强的成长性。

这背后,是赛晶在技术上的持续突破。赛晶科技是国内特高压直流输电用阳极饱和电抗器唯一拥有自主技术的企业。该产品用于防护换流阀免受高压浪涌冲击,技术门槛极高。通过自主研发,赛晶成功打破 ABB、西门子等国际巨头的垄断,产品电压电流应用范围广泛,已经应用于国家电网的哈密-重庆、金上-湖北、宁夏-湖南等诸多特高压直流工程。

据业内消息显示,柔直工程的核心器件之一——干式直流支撑电容器,近年来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赛晶科技推出了性能可对标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并在国产化替代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据了解,赛晶科技的直流支撑电容器已在张北柔性直流工程中实现批量挂网运行,并配套在线监测装置进行实时状态分析,不仅延长了电容器寿命,同时还大幅降低运维成本。在世界上首个800kV的特高压柔性输电的甘浙项目,赛晶科技的直流支撑电容器在国产产品中市场占有率已达到62.5%。此外,在华能玉环2号海上风电项目中,赛晶科技成为独家国产供应商,为全球首个220kV柔性低频输电系统提供电容器,实现了核心部件的100%进口替代。

赛晶科技在第三代半导体的贡献奠定了其半导体领域地位。在SiC领域,公司2025年在PCIM Europe上发布m23 1400V 100A SiC MOSFET,并展示了采用第七代精细微沟槽技术的i23系列芯片。同时赛晶科技拥有多种模块如ED模块、EP模块、ST模块、FP模块、TF模块等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同年7月,赛晶收购湖南虹安,进一步补齐SiC外延环节,实现产业链整合。

赛晶的业务版图与国家“双碳”战略形成了高度共振:光伏逆变器需要高效IGBT模块,它有;储能系统要求高可靠性IGBT模块、SiC器件,它有;特高压输电依赖直流支撑电容器,它是国产主力;新能源发电对高性能SiC模块的需求,它同样卡位。可以说,这是一种“多点突破、精准卡位”的产业布局,让赛晶不仅仅是技术追随者,更在参与重塑行业规则。

当然,前路并非没有挑战。国际竞争压力依然存在,英飞凌、罗姆、三菱电机等厂商在SiC领域保持技术领先;良率与成本控制仍是国产厂商面临的共性难题;新能源、储能等行业的需求波动,也可能带来周期性的压力。但相比这些不确定性,赛晶所构建的技术壁垒、供应链优势,以及在特高压、新能源、储能三大应用场景的深度绑定,仍让其成为能源转型链条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

如果说特高压是中国能源转型的骨架,那么像赛晶这样的企业,正是驱动血液流动的心脏。在国产化、能源革命和技术自主的大趋势下,这家公司,无疑值得行业与资本市场持续关注。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