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鸿章最信任的弟子,却亲手把李家人逼上了绝路
1870年,洋务运动浪潮席卷,怀揣抱负的盛宣怀投奔李鸿章,凭借才能获重用,在轮船招商局等企业大展拳脚,声名鹊起。
然而,随着权力财富积累,他开始以权谋私。
李鸿章去世后,失去靠山的李家本盼旧部扶持,李经述向盛宣怀求助,盛宣怀态度突变,究竟他说了什么,惹得李经述破口大骂?
01
1870年的上海,黄浦江的波涛裹挟着咸涩的海风,拍打着外滩的青石堤岸。
十六铺码头,一艘艘挂着各国旗帜的商船往来如梭,汽笛声、搬运工的号子声交织成一片喧嚣。
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晚清的时局却如一艘千疮百孔的巨轮,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前行。
洋务运动的浪潮正席卷而来,试图为这艘老旧的巨轮注入新的动力。
就在这年,一个身形瘦削、面容青涩的年轻人踏上了这片土地。
他叫盛宣怀,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士。
盛宣怀自幼聪慧好学,虽不善言辞,却对账目、经营之事有着极高的天赋。
此时的他,怀揣着满腔的抱负,来到上海,投奔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
李鸿章的幕府,就设在码头附近的一座气派的公馆里。
公馆内,来来往往的幕僚、官员们行色匆匆,各自忙碌着手中的事务。
盛宣怀在管家的引领下,穿过几进院落,来到了李鸿章的书房。
书房内,李鸿章正坐在案前,眉头紧锁,手中握着一支毛笔,却迟迟没有落下。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如炬地看向盛宣怀。
“你就是盛宣怀?”李鸿章的声音低沉而威严。
“回中堂大人,正是学生。”盛宣怀连忙躬身行礼,声音略带紧张。
李鸿章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绕着盛宣怀走了一圈,上下打量着他。
“听闻你擅长账目经营,可有此事?”
“学生自幼对账目之事颇感兴趣,也曾研读过一些相关典籍,略通一二。”盛宣怀恭敬地回答道。
李鸿章微微点头,回到案前坐下,说道:“如今洋务运动正处关键时期,本官手头有大量外交、经济事务,正缺一个得力助手。你若真有才能,本官自会重用你。”
盛宣怀心中一喜,连忙再次躬身行礼:“学生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中堂大人期望。”
从那以后,盛宣怀便留在了李鸿章的幕府中,成为了一名普通书记。
起初,他只是负责一些简单的文书工作,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很快就熟悉了幕府的各项事务。
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在书房里研读账目、研究经营之道,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盛宣怀的才能逐渐得到了李鸿章的认可。
当时,轮船招商局正处于创办初期,面临着诸多困难。
招商局的船只大多是旧船,设备陈旧,航行速度慢,且经常出现故障。
同时,外国轮船公司凭借着先进的船只和低廉的运费,在中国沿海和内河航运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招商局的生意十分惨淡。
李鸿章决定让盛宣怀接管轮船招商局。
这一天,他把盛宣怀叫到了书房。
“宣怀啊,如今招商局的情况你也清楚,本官想让你去接管,你可有信心?”李鸿章目光坚定地看着盛宣怀。
盛宣怀心中一震,他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堂大人放心,学生定当竭尽全力,让招商局扭亏为盈。”盛宣怀坚定地回答道。
李鸿章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本官相信你的能力。你放手去干,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本官说。”
盛宣怀领命后,立刻前往轮船招商局。
他到任后,首先对招商局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全面清查,发现账目混乱,存在大量的贪污浪费现象。
他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财务制度,严惩贪污腐败分子,节约了大量的开支。
接着,盛宣怀开始着手更新船只。
他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从国外购买了一批先进的蒸汽轮船,提高了招商局的航运能力。
同时,他还调整了运费策略,降低了运费,吸引了更多的客户。
为了与外国轮船公司竞争,盛宣怀还积极拓展业务范围。
他不仅开展了沿海和内河的客运和货运业务,还涉足了海外航运市场。
在他的努力下,轮船招商局的生意逐渐好转,利润逐年增加。
李鸿章对盛宣怀的业绩十分满意,他逢人便说:“盛宣怀,乃吾之得力助手也,有他在,吾无忧矣。”
外人也纷纷传言:“盛宣怀,是李中堂的钱袋子。”
除了轮船招商局,盛宣怀还接管了电报总局、开平矿务局等重要企业。
在电报总局,他积极推动中国电报事业的发展。
当时,中国的电报线路寥寥无几,通信十分不便。
盛宣怀认为,电报是一种先进的通信工具,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他亲自筹划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的铺设工作。
从选址、筹集资金到组织施工,他都亲力亲为。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第一条电报线终于在1881年建成通车,从上海至天津,全长1300多公里。这条电报线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电报事业的正式起步。
随后,盛宣怀又陆续铺设了多条电报线路,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电报通信网络。
他还创办了电报学堂,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电报人才,为中国电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开平矿务局,盛宣怀引进西方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煤炭的产量和质量。
他还注重煤矿的安全生产,改善了矿工的工作条件,使得开平矿务局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煤矿之一。
盛宣怀的出色表现,让他在官场和商界都声名鹊起。
他不仅成为了李鸿章最信任的弟子,还被人们誉为“中国企业之父”。
然而,随着权力和财富的不断积累,盛宣怀的内心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02
随着盛宣怀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他开始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
在开办银行、铁路公司和电报局等企业时,他以国家信用为幌子,实则将大量股份掌控在自己手中。
1897年,盛宣怀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他以“通商惠工”为名,向朝廷奏请开办银行,并获得了批准。
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他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段,吸引了大量的官僚、商人和地主入股。
然而,实际上,他自己却掌控了银行的大部分股份,成为了银行的实际控制人。
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后,盛宣怀利用银行的资金,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
他投资铁路、矿业、纺织等多个行业,成为了晚清时期最具实力的商人之一。
在铁路建设方面,盛宣怀更是将“官督商办”的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他创办的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表面上是为了推动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实际上却是他谋取私利的工具。
他在铁路建设中,大量使用自己的亲信和势力,从中捞取巨额回扣。
同时,他还将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据为己有,进行开发经营,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电报权也成为了盛宣怀谋取私利的重要手段。
他掌控着全国的电报通信网络,利用国家机器为自己做声势布局。
他还把自己的儿子安排进电报系统,担任重要职务,吃尽了红利。
盛宣怀的这些行为,引起了朝廷内外许多人的不满和反对。
一些正直的官员纷纷上书弹劾他,指责他“以权谋私,祸国殃民”。
然而,由于他背后有李鸿章等权贵的支持,这些弹劾都没有对他造成太大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盛宣怀的权力越来越大,野心也越来越膨胀。
他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商人,而是渴望进入朝廷的核心权力阶层。
他开始积极寻找机会,攀附新的权贵,为自己的政治前途铺路。
1901年,对于李鸿章和盛宣怀来说,都是命运转折的一年。
这一年,李鸿章已经78岁高龄,身体日渐衰弱。
他一生为晚清政府奔波劳累,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背负了无数的骂名。
然而,他始终没有放弃挽救晚清危局的努力,继续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
这一年,李鸿章的病情突然加重。
他躺在病榻上,气息微弱,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无奈。
盛宣怀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李鸿章的府邸。
他走进李鸿章的卧室,看到李鸿章躺在床上,面容憔悴,心中不禁一阵酸楚。
他快步走到李鸿章的床前,跪在地上,说道:“中堂大人,学生来看您了。”
李鸿章微微睁开眼睛,看到是盛宣怀,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宣怀啊,你来了。我这一生,最得意的就是有你这样的门生。”李鸿章的声音微弱而沙哑。
盛宣怀眼中闪烁着泪花,说道:“中堂大人过奖了,学生能有今天,全靠中堂大人的栽培。中堂大人一定要保重身体,早日康复。”
李鸿章摇摇头,说道:“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恐怕是不行了。我死后,你要好好照顾李家,不要让李家衰败下去。”
盛宣怀连忙点头,说道:“中堂大人放心,学生定当竭尽全力,护李家周全。”
李鸿章听了盛宣怀的话,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盛宣怀此时的承诺,不过是一句敷衍之词。
在盛宣怀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在新政权下谋取更大的利益。
几天后,李鸿章病情恶化,最终在北京贤良寺去世。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李鸿章的去世,标志着晚清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盛宣怀参加了李鸿章的葬礼。
在葬礼上,他表面上悲痛欲绝,哭得死去活来,但内心却十分平静。
他看着李鸿章的灵柩,心中暗自思忖:“中堂大人,您一生为国操劳,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这晚清的天下,已经不是您能掌控的了。我盛宣怀,也要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了。”
03
李鸿章死后,李家顿时失去了靠山。
李家的几个儿子,本希望在父亲旧部的扶持下延续家族的荣耀。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盛宣怀的背叛。
盛宣怀在李鸿章死后,迅速转身投入了袁世凯的门下。
袁世凯是当时北洋军阀的首领,手握重兵,权势滔天。
盛宣怀看准了袁世凯是未来政权的核心人物,便毫不犹豫地攀附上去。
他利用自己在商界的影响力和财富,为袁世凯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同时,他还积极为袁世凯出谋划策,帮助袁世凯巩固自己的地位。
在盛宣怀的帮助下,袁世凯的势力不断壮大,很快就成为了晚清政府中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而李家的几个儿子,却没有得到盛宣怀的任何帮助。
李鸿章的次子李经述,原本希望在铁路系统谋一官职,以延续家族的事业。
他找到了盛宣怀,希望盛宣怀能够看在李鸿章的情面上,帮他一把。
盛宣怀见到李经述后,表面上十分热情,嘘寒问暖,但当李经述提出自己的请求时,盛宣怀的脸色却立刻变得阴沉下来。
接下来的话让李经述听了之后十分愤怒,破口大骂......
“经述啊,如今这铁路系统,乃是国家的要害部门,私人不得涉政。你若真想为朝廷效力,还是另寻他处吧。”盛宣怀冷冷地说道。
李经述听了盛宣怀的话,心中十分愤怒。
“盛宣怀,你忘了当年我父亲对你的栽培之恩了吗?如今我李家有难,你却见死不救,你还是人吗?”李经述怒目圆睁,指责道。
盛宣怀冷笑一声,说道:“哼,恩情?在这权力场上,哪有什么恩情可言。我盛宣怀能有今天,靠的是自己的本事,不是靠你李家的施舍。你李家如今已经式微,还想在我面前摆架子,简直是痴心妄想。”
李经述被盛宣怀的话气得浑身发抖,他指着盛宣怀的鼻子,说道:“好你个盛宣怀,你今日如此绝情,日后必有报应。”说完,李经述转身愤然离去。
不仅李经述,李家的其他儿子也遭到了盛宣怀的打压和排挤。
盛宣怀利用自己的权势,将李家在各个领域的势力一一清除,使得李家的产业逐渐萎缩,家族地位一落千丈。
与此同时,盛宣怀却将自己的九个儿子全安排进了招商、电报、铁路、矿务系统,个个身居高位。
他的儿子们凭借着父亲的权势,在各个系统中肆意妄为,捞取钱财,引起了人们的极大不满。
在盛宣怀的打压下,李家的日子越来越艰难。
李家的几个儿子,由于缺乏能力和经验,无法支撑起家族的产业。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族的财富一点点流失,却无能为力。
李经述在遭到盛宣怀的拒绝后,心情十分郁闷。
他整日借酒消愁,身体也逐渐垮了下来。
不久后,他便一病不起,最终郁郁而终。
李家的其他儿子也各自面临着不同的困境。
有的因为生意失败,负债累累;有的因为得罪了权贵,被陷害入狱。
李家的产业纷纷倒闭,家族成员四处逃散,曾经显赫一时的李家,转眼间就变得破败不堪。
到了民国时期,李家的后人更是落魄到了极点。
他们没有了家族的庇护,只能靠自己的微薄之力谋生。部分人甚至靠卖字画为生,生活十分凄惨。
而盛宣怀一家,却依然过着奢华的生活。
他们在上海、天津等地拥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家中奴仆成群,金银财宝堆积如山。
盛宣怀的儿子们,继续凭借着父亲的余荫,在商界和政界逍遥自在。
04
盛宣怀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世人的广泛议论。
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称赞他是晚清最有才干的实业官僚之一,是中国近代经济制度的拓荒者;也有人指责他是“小人得志”,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背叛恩师,落井下石。
一位老学者在茶馆里与朋友们谈论起盛宣怀和李家的恩怨时,感慨地说:“盛宣怀此人,的确有才能。他在洋务运动中做出了不少贡献,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然而,他做人处世却太过冷酷无情。李鸿章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李家,将李家逼上绝路。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另一位年轻人则反驳道:“话不能这么说。在晚清那个动荡的时代,权力斗争十分激烈。盛宣怀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如果他当时不攀附袁世凯,不为自己谋取利益,恐怕早就被淘汰了。”
老学者摇摇头,说道:“无论处于什么时代,做人都要讲良心,讲恩义。盛宣怀的行为,虽然可能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他也不能因此而忘记自己的根本。他背叛李家,不仅伤害了李家人的感情,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
在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盛宣怀和李家的故事。有的故事将盛宣怀描绘成一个阴险狡诈的小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有的故事则对李家的遭遇表示同情,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盛宣怀与李家的这段恩怨,成为了晚清历史上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也让我们对人性、权力和道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盛宣怀的行为体现了人性的贪婪和自私。
在权力和财富的诱惑面前,他忘记了李鸿章对他的栽培之恩,选择了背叛。
这种行为虽然可能让他在短期内获得了利益,但却失去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最终也遭到了世人的唾弃。
从权力的角度来看,这段恩怨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在晚清那个动荡的时代,权力成为了人们争夺的焦点。
为了获取权力,人们不惜使用各种手段,甚至背叛自己的恩师和朋友。盛宣怀的行为,就是权力斗争的一个典型例子。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个有良心、有恩义的人。
无论处于什么时代,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他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盛宣怀与李家的故事,已经成为了历史。
但它所留下的教训,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
我们应该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
多年以后,当人们再次回顾这段历史时,依然会对盛宣怀和李家的恩怨感慨不已。
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而那句“李鸿章这双‘慧眼’,是不是也看错了人?”的疑问,也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引发人们对历史和人生的无尽思考。
声明:情节部分虚构。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请理性阅读。
热点资讯
- 深渊蠕影VS腐木囚笼:龙与地下城古拉德与树魔的生态博弈,爱了
- [小炮APP]竞彩情报:大分三神近10场比赛仅丢9球
- 贾静雯带三个女儿度假。贾静雯于7月17日在社交平台发布母女四
- 《好莱坞往事》计划拍续集 大卫·芬奇执导
- 他称为猎豹, 是金元足球留下的遗珠, 为何选择留下?
- 冯绍峰:从爆红到低调,娱乐圈生存哲学探析
- 没单位个人社保怎么买?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指南
- 小波特: 詹姆斯是伟大的象征 我能在系列赛中击败他感觉太棒了
- 中方这次赢得狠彻底?8月1日,美国“退群”传来最新消息
- 苏共解体之后,瞬间消失的千万苏共党员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