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A 股惊现热潮,强势飙升,CPO 概念缘何荣登 9 月潜力榜首

点击次数:166 发布日期:2025-09-03

听说新易盛半年赚了39个亿,比去年翻了整整三倍还多? 这数字听起来像天文神话,但它偏偏就是真的。 光模块这种曾经冷僻的工业零件,突然成了AI时代的黄金赛道,甚至有人戏称“得CPO者得天下”。 中际旭创股价冲上400元,新易#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盛紧逼400元大关,天孚通信市值破千亿,这三家被股民戏称为“易中天”的公司,单日成交总额逼近600亿元,几乎占到了A股市场的风向标地位。

九月的A股开门红,CPO板块直接飙到了舞台中央。 新易盛单日涨9%,中际旭创暴涨14%,天孚通信也冲高11%,这三巨头被投资者冠上“易中天”的花名,仿佛成了科技股中的新天团。

不仅仅是它们,整个板块都像点了火,源杰科技、腾景科技、华工科技纷纷涨停,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入超过8亿元。 这波行情并不突然,七月中旬就已露苗头,当时新易盛一份业绩预告,预计半年净利润最高翻385%,直接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CPO,中文叫“共封装光学”,听起来很高深,但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把光引擎和计算芯片“捆”在一起封装。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传输速度更快、能耗大幅降低、延迟也更少。

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传统的可插拔光模块在AI算力面前不够用了。 数据量每3.5个月翻一倍,铜缆传输距离受限、能耗剧增,而CPO能将能耗砍半、成本降三成,还支持1.6T的超高速传输,这才是AI大模型需要的“高速公路”。

英伟达发布的GB200服务器已全面采用CPO技术,微软、谷歌也在迅速转向这种新架构。 也就是说,CPO已从“可选项”变成了“刚需”。

全球范围内,CPO的竞争早已白热化。 英伟达、博通、华为纷纷押注,而国内厂商也没掉队。 中际旭创是全球光模块龙头,2024年在800G产品市占率超40%,它甚至与英伟达联合开发3.2T CPO原型机,技术领先行业12个月以上。

新易盛则凭借1.6T光模块批量出货,拿下英伟达认证,其泰国工厂加快扩产,海外收入占比高达94.4%。 天孚通信虽不做完整光模块,但它是上游光引擎核心供应商,卡位硅光技术,产品通过英伟达认证。

华为计划在今年九月开源其UCM技术,这被视作“软件优化+硬件创新”的关键一步,可能进一步推动CPO生态成熟。

政策红利也在持续释放。 中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据中心算力密度要提升50%,并推动400G/800G全光网络建设。

八月末发布的“人工智能+”行动意见也明确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升级,而国家发改委更将CPO纳入绿色技术采购目录,参与企业甚至可享受17%增值税返还。

市场端,阿里云单季AI资本开支同比增长220%,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同比增长56%。 云厂商肯花钱,光模块企业就敢扩产。

“易中天”的爆发并不只靠概念,更有实打实的业绩支撑。 新易盛上半年营收104.37亿元,净利润39.42亿元,同比增355%,中际旭创营收147.89亿元,净利润39.95亿元,增长69.4%;天孚通信净利润8.99亿元,增长37%。

高盛也站出来表态,认为新易盛和中际旭创估值仍合理,按2026年预期市盈率,两者分别为19倍和23倍,和历史水平持平。 他们甚至上调了这两家未来三年的每股收益预期,并将目标价分别设定在398元和392元。

尽管形势一片大好,但隐患也在暗中滋生。 行业扩产可能导致2026年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 价格竞争已悄悄开始,年均产品单价预计逐年下降15%-20%。

技术路线也不只有CPO一条路。 LPO、硅光等其他方案仍在虎视眈眈,而CPO本身量产良率仍需突破65%才能稳定盈利。 此外,高端芯片依赖海外、客户集中度高等等,都是国内厂商面临的现实挑战。

有人说CPO是未来五年的黄金赛道,也有人警告它可能像光伏一样陷入产能过剩和价格战。 你觉得这场资本盛宴是刚刚开始,还是已经临近尾声?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