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忧参半:孟加拉购歼-10落地在即,印尼90亿大单为何成空?
一边是孟加拉国政府正式批准22亿美元预算推进歼-10CE采购,一边是印尼“90亿美元购42架歼-10”的传闻被戳破为预算误读——近期中国战机出口市场的两则消息形成鲜明反差。这种“一实一虚”的局面,既折射出歼-10CE在国际市场的真实竞争力,也暴露了东南亚军贸博弈中“平衡外交”与信息迷雾的复杂现实。
孟加拉国的采购计划堪称中国四代半战机出口的“确定性突破”。该国《商业标准报》等权威媒体证实,政府已通过总额22亿美元的军购预算,拟采购20架歼-10CE及配套武器系统,其中12架为单座作战型、8架为双座教练型。这一决策源于其空军的迫切需求:现役44架战斗机中,36架歼-7缺乏超视距作战能力,8架米格-29已近服役末期,面对印度的“阵风”与苏-30战机毫无优势。而歼-10CE搭载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240-260公里,配合射程超200公里的PL-15导弹,能对印度战机形成“先敌发现、先敌打击”的代际优势,这一点已在印巴空战中得到实战验证。
更关键的是,中方为孟加拉国量身定制的交易方案扫清了资金障碍。考虑到其每年50亿美元的军费规模与1000亿美元外债压力,中方同意采用“30%首付+10年分期”模式,且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2%-3%的超优惠利率,总回款周期与巴基斯坦采购案例持平,风险可控性较强。目前,由空军参谋长牵头的11人跨部门委员会已进入合同草案审核阶段,若年底前签署协议,首批战机将于2027年底交付,2030年前形成完整战斗力,精准匹配孟加拉国“2030军力目标”。这笔交易的落地,不仅将使歼-10CE继巴基斯坦后再获南亚订单,更能与孟加拉国现役的ZDK-03预警机、红旗-9BE防空系统形成杀伤链,深化其中方装备体系依赖。
与孟加拉国的扎实推进相比,印尼“90亿美元大单”更像一场被放大的舆论幻象。近期印尼媒体炒作的“采购42架歼-10CE”消息,实则是对国防预算的严重误读——所谓“90亿美元”实为该国年度国防总预算的一部分,其中可用于战机采购的专项资金仅为数亿美元,远不足以支撑大额批购。这种信息混乱背后,是印尼“多源采购、平衡外交”的典型策略:其一方面与中国磋商战机采购,另一方面仍在与法国、土耳其、韩国保持装备谈判,试图通过“多方接触”压低价格、争取有利条款。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装备体系惯性,印尼空军长期依赖美俄欧战机,若引入歼-10CE需重构后勤与培训体系,短期内难以实现技术兼容。此前抖音等平台流传的“取消阵风订单、敲定歼-10”等消息,已被证实为不实信息,印尼国防部至今未与任何一方签署新机采购协议。
一实一虚的对比,揭示出中国战机出口的双重逻辑。孟加拉国的选择印证了歼-10CE的“性价比突围路径”:在与美国F-16V(20架报价55.8亿美元)、法国“阵风”(单价1.6亿美元)的竞争中,其“6000万美元单机基础价+完整配套服务”的组合,对中小国家极具吸引力。而印尼的摇摆则反映出东南亚军贸的“地缘敏感性”:各国既想借助中国装备实现成本控制与外交平衡,又不愿得罪美欧盟友,往往通过“传闻造势”而非“实质签约”试探各方反应。
对中国军工而言,这种“喜忧参半”的局面既是机遇也是警示。孟加拉国订单的推进证明,只要精准匹配需求、灵活设计交易模式,中国战机完全能在南亚等传统市场打开突破口;而印尼传闻的破灭则提醒,进入东南亚等多元博弈区域,需更清晰地认知采购国的战略摇摆性,避免陷入“舆论造势-预期落空”的被动。未来,随着歼-10CE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形成实战口碑,其或许能逐步消解市场疑虑,但在东南亚的真正突破,仍需等待地缘环境与装备体系兼容度的双重成熟。
热点资讯
- 中国女篮战日本:高个组合能否克服三分火力?亚洲杯首战悬念拉满
- 天蝎座事业高峰将至,遇见贵人助力一飞冲天
- 1985年,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立遗嘱:不进八宝山,中央:同
- 挑衅中国的菲律宾防长,真实身份曝光,竟有两本护照!
- 南昌物料称重模块
- 墨脱电站开工,雅江建起大坝,巴铁内心有了底,印度也会老实很多
- 从王朔到骆宗诗:中国跆拳道首冠的破冰之路与传承
- 2026 养老金还涨吗?人社部释放 3 大信号,这类人能多领
- 资源堆砌的“星二代”,凭什么霸占娱乐圈?
- OpenAI首次透露上市计划,估值3000亿美元引发投资者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