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警惕“崇拜神化”陷阱!59岁于东来形象多次崩塌,发出警示

点击次数:68 发布日期:2025-10-09

客户都愿意支持他,员工们也都纷纷敬重他,连人民日报都曾为他的“反套路”行动点赞过。

这就是于东来所打造的“胖东来”,被看作是商界中一道特别的清新风景。

“良心企业家”这五个字,简直像是专为他而写的一样。

谁会料到呢,刚得到央媒一顿表扬,紧接着他就因为说话不留神,连续三次遭到舆论的猛批。

人设崩塌、滤镜碎成渣,59岁于东来的翻车,给所有人提了醒:

神坛从来不是什么避风港,而是个放大镜,哪怕一点不完美都能被放大到极致!

火灾重生,缔造商业神话

1997年,胖东来不过是许昌街头一个不起眼的小铺子,正值于东来满腔热忱拼搏的时候,可没想到一次恶意纵火,把所有东西都焚得一干二净。

那场大火中,有8个人没能挺过来,其中还包括一个才两个月的婴儿,这成了于东来心头难以释怀的一块心病。

他心里满是沉重的愧疚和巨大的压力,差点就忍不住用安眠药来结束生命,幸亏被老婆及时察觉,才把他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当他觉得人生彻底完结的时候,阵阵的温暖却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

一些老顾客提着米面油过来,说:“于老板,你得振作起来啊,我们还得在你这儿买放心的东西呢。”

供应商主动提出赊账,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钱不着急,先把店给弄起来。”

这些好意就像一束光,把于东来从黑暗中拉了出来。

他那会儿终于搞清楚了,你对这个世界既温柔相待,世界其实也会回馈你,变得坚不可摧。

于是,于东来再度站起来,把这份感激深深烙在了胖东来的血液中。

对商品,他立下了铁规:绝对不售假,一旦查出假货,不仅赔偿顾客双倍,还会奖励那些揭发的人。

在员工待遇方面,他也完全打破了行业的旧规矩。别人都在压缩成本、扣工资,他反而给员工开高薪,还自信地保证绝不会让大家加班,每年带薪休假都摆在那儿,有整整30天。

他对顾客和便民服务已经做到近乎极致了,要是你在胖东来买的家电,修理是免费的;买回来的东西哪怕拆了包装,只要不满意,尽管没理由也可以退货。

而且,店里不仅提供免费热水和充电插座,还准备着雨伞、老花镜,甚至还能免费帮你测个血压。

这些看上去“吃亏”的招数,反倒让顾客跟得越來越习惯、黏得更紧。

就这么着,胖东来在许昌稳稳站住了脚,许昌那家店的日均客流一度超过10万,很多外地的游客专门坐高铁跑来打卡,就为了一睹“胖东来服务”的传说。

后来,《人民日报》还专门找他做了个采访,夸他“推动社会公平就业”,把“良心企业家”的名声传得满天飞,于东来也因此红遍了整个商界,算是算搭上了神坛一脚。

再高的神坛,也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缺陷。

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大家对东来的期望变成了“完美”,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被拿出来细细琢磨。

结果,他因为这些话,把自己积攒多年的“良心企业家”名声弄得摇摇欲坠。

三次站错队,人设连环崩塌

最开始引起热议的,地说是西贝预制菜那事儿。

9月10日,罗永浩当场爆料,直言西贝用预制菜打着现炒的幌子,狠狠批评这种伎俩是欺骗消费者,马上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就在这股舆论一致批评西贝的氛围中,于东来突然站出来了,连续三次发声支持西贝,强调要给拼搏的品牌一点空间,呼吁大家不要把那些努力的品牌给毁了。

他一番表态瞬间引爆了火药桶,网友们都不解,平日里总是站在消费者角度的胖东来老板,怎么会为那些被指“欺骗”的品牌说话呢。

更要紧的是,罗永浩直接当面提醒他,别糊弄事儿,要搞清楚真相,免得自己名声受牵连。

在压力越堆越大的情况下,于东来也只能删掉那些相关的话题,还把社交账号变成了隐私状态,可是一开始的人设裂痕已经露出苗头。

还没等风波平息,731电影立场的争议又把他推倒了风口浪尖上。

电影《731》一上映,那个沉甸甸的历史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很多网友想到胖东来旗下有电影院,期待于东来能为这部电影发声,传达出铭记历史的态度。

于东来的一句话让不少人都哑然了,他说:“传递美好,比散布仇恨,更能引导人走向光明。”

这句话一露面,马上就引来了更激烈的反驳声。

大伙儿普遍都觉得,记住731部队的暴行,可不是在“散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那段苦难,提醒自己提防未来,这是咱每个中国人都该坚持的态度。

关于“于东来立场不清”的话题很快登上热搜,之前积攒的好感也一下子大打折扣,“良心企业家的形象”逐渐出现裂痕。

连续两次的争议还没完全平复,董宇辉在这次风波中的战队,彻底给他的形象抹上了一层阴影。

那会儿,聂圣哲直接在公开场合批评董宇辉,打出“贼眉鼠眼”“假大空表演”这些人身攻击的词语,结果引得网友们纷纷反感不已。

就在大家批评聂圣哲言辞太过分的时候,于东来却站出来说他是“有善念的智者”,明确表达了对他的支持。

这一举动一下子把网友们弄得炸开了锅,现场炸锅的声音中,大家都在说他是在为那些人身攻击者撑腰,和他以前被认作“正直”的形象完全不搭。

虽然于东来后来把那些内容都删了,但伤害已经造成了,很多以前支持他的人都说“搞不懂他了”,形象也被搞得很差。

在短短的时间内,三次站错阵营的言论,让于东来从“商界清流”变成了“争议人物”。

这变化看似突然,实际上藏着神坛坍塌的必然趋势。

造神运动的警示

胖东来的成就大家都心里有数,不售假货、关心员工、服务真贴心,这些实实在在的经营做法,让于东来赢得了比一般企业家还要高的评价。

不过啊,搞企业赚钱,成功不代表在每一块儿地方都能拿捏得准。

人人都觉得他在商业上有良心,所以自然觉得他在公共事件、历史观以及人际评价方面都能站在绝对正确的位置,可这份期待里其实埋藏了不少风险。

更要命的是,一旦被过度神化,他很容易在一片赞扬声中迷失自我。

之前的于东来,他的话语因为“良心企业家”这层光环,被视为金标准,即便是普通的感慨,也能被人解读成“商业哲学”。

长时间待在这样的氛围中,他可能真的觉得自己的见解在各种领域都非常有说服力,面对复杂的事儿时,没怎么犹豫就表明观点,结果就卷进了舆论的风暴里。

于东来的经历,真是给大家敲响了一记警示铃。

得先搞清楚,世界上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企业家。他们也是普通人,难免会有认知的盲点,也会犯判断错误。不能光因为某人在某方面做得不错,就把他捧上神坛,觉得他无所不能、永远都对。

胖东来的商品确实靠谱,服务也做得不错,这点大家都知道,但这并不代表于东来的每一句话都一定是金玉良言。

真正的尊重,绝非盲目的崇拜,而是给质疑留出空间。

之前啊,众人都把于东来捧到神坛上去,连一点怀疑的念头都不敢冒出,甚至有人说“于老板说啥都对”。

这种没有底线的崇拜反倒让他没有被公平评判的可能,也让大家的理性思考变得越来越困难。

一直到三次争议纷纷出现,大家才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崇拜的“神”,也会犯迷糊。

得让人明白,专业水平高不一定意味着价值观和判断力就没问题。

于东来在零售行业里的绝佳表现,让人不得不佩服,他能把胖东来打造成为行业的榜样,充分显示出他的商业头脑。

不过,商业的专业能力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公共舆论的掌控,以及对他人言论的辨别,完全是两码事。

用他在商业上的成就来证明他在其他领域的正确性,这本身就是个逻辑上的漏洞。

这场围绕于东来的造神运动,最终可算是把所有参与的人都给反噬了。

于东来从神坛跌了下来,口碑严重受损;那些曾经盲目崇拜他的人,也陷入失望和迷茫;再加上这场“造神”与“塌房”不断轮回,整个舆论场也耗费了不少精力。

归根到底,于东来还是那个能把胖东来打理得井井有条的企业家,他的经营理念依旧有值得借鉴的价值。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他不完美,而是很多人偏偏要把他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神。

这次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咱们最该记住的是:始终保持理智,别盲目去崇拜神,也才是对他人、对自己最靠谱的办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