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张本智和父亲评价林高远:倘若我儿回归国乒,能够取代他

点击次数:101 发布日期:2025-11-21

一句话点燃整个乒坛!张本智和的爹张宇在兰州站败给林高远后,竟然当着日本媒体的面说出这样的狠话。

这可真是够狂的,要知道林高远好歹也是国乒主力,你儿子虽然厉害,但说取代人家?

兰州赛场上的那场较量

2023年10月7日,兰州奥体中心里乒乓球声清脆得很。WTT球星挑战赛男单1/4决赛,张本智和碰上了林高远这个老对手。

现场气氛那叫一个火爆,张本智和年轻气盛,反手拧拉打得虎虎生风。林高远呢,老将风范十足,防守像铁桶一样严实。

第一局林高远11-8拿下,第二局张本智和11-8扳回来。比分1-1平,观众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第三局成了转折点,双方打到15平不分上下。关键时刻林高远顶住了,17-15险胜这一局,心理上给了对手不小压力。

最后一局,张本智和已经没退路了。可林高远显然不会手软,11-9锁定胜局,总比分3-1获胜。

这场胜利对林高远意义重大,毕竟在乒乓球这个项目上,年龄是个敏感话题。而张本智和这次失利,无疑是个沉重打击。

赛后那句惊天动地的话

比赛结束后,真正的大戏才刚开始。张本智和的父亲张宇,这位曾经的四川省队球员,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说了句让人震惊的话。

“林高远不是不可战胜的,这次输球是因为日本的训练水平不够。如果智和能在国乒训练,我相信他能取代林高远。”

这话一出,网上直接炸锅了!张宇的话听起来既有对儿子能力的自信,也有对日本训练体系的不满。

要了解张宇为啥敢这么说,得先知道他的背景。1998年经福原爱的教练陈龙灿介绍,张宇和妻子张凌移居日本仙台,从此在日本安家落户。

作为曾经的中国队球员,张宇对中日两国乒乓球体系差异有着深刻认识。他的最好成绩是97年跟陈龙灿合作拿过全运会双打第三名。

张宇在接受采访时情绪明显激动。这种不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对比中积累起来的。

他甚至公开表示希望儿子回到中国打球,直言不讳地批评日本乒乓环境不佳,耽误了儿子前程。这种话说出来,确实够刺激的。

为了儿子的乒乓球事业,张宇付出了巨大心血。他每个星期都要去东京教儿子,东京五天,仙台三天,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多年。

可是兰州站的失利让张宇内心失落和焦虑。他看到精心培养的儿子在关键比赛中败北,心情可想而知。

从张智和到张本智和的身份转换

张本智和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故事。从”张智和”到”张本智和”,不仅是姓氏改变,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

2014年全家归化日本籍,儿子改名”张本智和”。当时这个决定引发轩然大波,被不少人骂成”背叛祖国”。

但张宇夫妇有自己的考虑:在中国当”凤尾”,不如去日本当”鸡头”。这话听着现实,但也挺扎心的。

“在中国,我们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张宇曾这么说过,中国乒乓球人才太多,想出头太难。

张本智和3岁开始练球,父母沿用中国式严苛训练法:每天6小时高强度训练,节假日都不休息。但在日本环境下,他们又融入了不同教育理念。

与中国”举国体制”不同,张宇夫妇坚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乒乓球第三”。张本智和就读日本名校,成绩保持中上水平。

这种”中式基因+日式管理”模式看起来挺理想,但实际操作起来充满矛盾。一边要保持中式训练强度,一边又要适应日式平衡教育。

“我们从小告诉他,击败中国队是你最大的价值,但前提是尊重对手。”这种教育方式听着就别扭,既要当对手,又要讲尊重。

当”养狼计划”被提及时,张本智和的位置变得尴尬。国乒掌门人刘国梁说:“张本的成功证明养狼计划有效,他的存在刺激了中国队进步。”

但球迷不买账,认为他”吃里扒外”。张本智和改名时,母亲张凌哭着说:“是孩子自己提出归化,我们不想让他背负压力。”

可网友扒出张宇夫妇在日本开乒乓球俱乐部,靠儿子名气招学员,年收入超千万人民币。这种商业运作让”为国养狼”显得有些讽刺。

林高远的成长轨迹就传统多了。他爷爷是体育工作者,父亲也是乒乓球爱好者,3岁时父亲发现他对乒乓球有天然亲近感。

4岁开始正式打球,6岁离家去广州住宿学球,父母一月只能探望一次。这种成长模式在国乒很常见,苦是苦了点,但效果明显。

各方反应和后续发展

张宇的”取代论”传开后,网上反应两极分化。中国球迷觉得他太狂,林高远好歹是国乒主力,哪能随便说取代。

“张宇这是想让儿子回国乒养老吗?国乒可不是随便进的。”网友的吐槽一针见血。还有人觉得这话不尊重林高远。

日本球迷反应更复杂。一部分支持张宇观点,认为日本训练体系确实不够,张本智和潜力没完全发掘。

另一部分则对张宇言论不满,觉得这样说对日本乒协不公平。毕竟日本给了张本智和展现才华的平台。

乒乓球专业人士看法比较理性。有评论员分析,张本智和天赋确实顶尖,但国乒体系不是光靠天赋就能立足的。

林高远能在国乒站稳脚跟,靠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多年磨砺出的心理素质。张宇这话更多是情绪化表达。

2024年以来,两人表现呈现不同轨迹。10月13日亚锦赛男单决赛,张本智和3-1击败林诗栋,职业生涯首次夺得亚锦赛冠军。

这可是日本乒乓球队时隔50年再次获得亚锦赛男单冠军!含金量确实高,证明了他挑战国乒主力的实力。

但张本智和表现也不是一帆风顺。11月24日WTT福冈总决赛男单决赛,他0-4不敌王楚钦,第三次获得WTT总决赛男单亚军。

关键时刻的失利让人看到,面对顶级对手时他仍存在心理和技术差距。这种”差一点”的感觉,确实挺要命的。

林高远这边情况更复杂。2025年1月4日晚,他父亲林建宇因病去世,家庭变故对状态产生很大影响。

他因为家事缺席了国乒冬训,又退出新加坡大满贯比赛,加起来接近两个月没系统训练。这种状态下再碰张本智和,结果可想而知。

2月22日亚洲杯1/8决赛,林高远1-3不敌张本智和,止步男单16强。这场失利似乎为张宇此前言论提供了”佐证”。

比赛结束后,刘国梁直接在观赛区对林高远进行20分钟复盘,还把手放在他肩膀上拍了拍。这个细节说明,国乒对林高远的关注没变。

张本智和表态”对我来说世乒赛目标只有金牌”,霸气满格。但以他近年成绩看,关键时刻常会差那么一点。

不少球迷认为他属于”有机会但大概率不是他”的热门选手。这种评价既认可实力,也指出了不足。

中国派出的王楚钦、林诗栋、梁靖崑、林高远、薛飞五名男单选手,各有千秋,都具备夺冠实力。这种人才储备深度是中国乒乓球最大优势。

张宇那句”取代论”引起争议,但也让人重新思考乒乓球人才培养问题。不同体系各有优劣,关键是找到最适合的路。

这场由争议言论引发的讨论,最终还得在赛场上找答案。无论结果如何,中日乒乓球竞争都会推动整个项目向前发展。

张本智和需要证明自己不仅能在单项比赛取得好成绩,更要在大赛关键时刻展现顶级选手稳定性。林高远则需要在人生低谷后重新找回状态,证明自己仍具备顶级竞争力。

张宇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张本智和真能取代林高远吗?还是说这只是一个失意父亲的情绪发泄?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