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我成了县里空降的年轻领导,第一次开会就被集体架空,三个月后大家伙儿心服口服

点击次数:80 发布日期:2025-09-11

声明如下:本文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既然他要查,就让他查——不过,有些资料他永远看不到,有些人,他永远找不到!”

李俊宇的冷笑像刀锋划过县委会议室。

十六年里,他从科员爬到县长,绿水县的每一寸矿脉、每一笔扶贫款都写着他的名字;

如今,一纸红头空降三十三岁的苏俊辉,权力天平陡然倾斜。

年轻书记第一天就掀桌子:“脱贫数据全部重核!”

可财政局闭门、档案失踪、证人“出差”,暗网般的阻力悄然收紧。

当夜,招待所灯光惨白,苏俊辉摊开那份被撕掉半页的扶贫资金流向表——

缺口赫然指向一家神秘公司。

他抬头望向窗外黑沉沉的山影:谁在替他写结局?

01

三天前,绿水县市委组织部收到了一份红头文件,内容震动了整个县委大院。

“苏俊辉?是谁?”

“听说是市里派来的,才三十三岁。”

“三十三岁的县委书记?开什么玩笑!”

李俊宇站在办公室窗前,目光紧锁着下方急匆匆走动的同事们,

眉头深深皱起,脸色阴沉如即将暴雨的天空。

他在绿水县工作了十六年,从一名普通科员做到了县长,原本前途无量,

却忽然冒出了一个年轻的书记。

“俊宇,别太放在心上。”

孙建平推开门,手里端着刚泡好的茶,“年轻人嘛,没什么经验,咱们可以多帮帮他。”

李俊宇转身,眼中掠过一丝冷意:“帮他?建平,你真认为市里派个三十三岁的书记下去,是让我们去‘帮’他的?”

孙建平愣了愣,随即理解了李俊宇的意思。

虽然绿水县是贫困县,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缓慢,但总体稳定。

市里突然空降一个年轻书记,背后的动机显而易见。

“你的意思是……”

孙建平压低声音问。

李俊宇重新坐回椅子,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声音低沉:“先观察苏俊辉到底什么来头。若他识相,大家相安无事。若不识相……”

他的话音停了下来,但暗含的威胁,已经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县城另一端的招待所内,苏俊辉正在收拾行李。

简陋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

墙壁上剥落的灰色漆和窗户上的裂痕显得有些破旧。

他从行李中拿出一张照片,那是一个朴素的中年女人,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

苏俊辉轻轻摸着照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妈,我来了。”

他低声说,目光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思绪,“我终于来到了你曾经生活的地方。”

突然,一阵敲门声响起,苏俊辉慌忙收起照片,

走到门口开门,看见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站在外面。

“苏书记,我是县委办的林浩轩,明天的欢迎仪式……”

“不用了。”苏俊辉打断他的话,语气坚定,“直接安排班子会议,我要尽快了解情况。”

林浩轩愣了一下:“可是按照惯例……”

“我不喜欢惯例。”苏俊辉的声音平静,但带着不可抗拒的坚定,“就这样安排。”

林浩轩点头,转身离开。

走到楼梯口时,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扇紧闭的房门,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新来的书记,似乎和他预想中的完全不同。

夜色降临,绿水县城陷入了寂静。

苏俊辉站在窗前,凝视着远方的山脉,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三个月前在市委组织部的那段谈话。

“绿水县的情况比较复杂,你得有心理准备。”

部长的声音依旧回荡在耳边,“那里的班子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利益格局,可能会遭遇不少阻力。”

“我明白。”苏俊辉当时坚定地答道,“我会处理好的。”

站在窗前的他,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决心。

02

回想起来,那时的自己,或许过于单纯。

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上午九点,县委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苏俊辉准时走进会议室,身后跟着林浩轩。

走进一看,他注意到每个人都在低头看着文件,没有一人站起来迎接他。

“大家好,我是苏俊辉。”

他在主位上坐下,声音平静,带着些许亲切,“今天是我到绿水县的第一天,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合作。”

李俊宇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敷衍的笑容:“欢迎苏书记来到绿水县工作,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但语气显得冷淡,眼神四处游移。

苏俊辉心里明白,这种表面的热情不过是敷衍应付。

“那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吧。”

他打开面前的文件夹,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我查看了相关资料,进展似乎并不理想。”

会议室的氛围顿时变得紧张。

脱贫攻坚是近年来的重点工作,而绿水县的进展迟缓,这无疑是一个敏感话题。

“苏书记,脱贫攻坚工作我们一直在抓。”

分管扶贫的副县长陈志宏率先开口,“只是绿水县地理环境特殊,山区多,交通不便,推进起来确实有困难。”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

苏俊辉点了点头,“但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停滞不前。我想听听大家的具体想法和建议。”

室内再次陷入沉默。

这一次,沉默更加深重,仿佛时间静止。

苏俊辉静静等待,目光扫过每一位在座的成员,然而没人开口。

“既然大家没有意见,那我提几个想法。”

苏俊辉的声音依然保持平和,“第一,成立脱贫攻坚专项工作组,由我亲自担任组长。第二,对全县的贫困户进行重新摸底调查。第三,制定详细的脱贫时间表和路线图。”

李俊宇终于忍不住开口:“苏书记,这些工作我们之前都做过,没必要再重复。”

“是吗?”苏俊辉微微挑眉,“那能否请李县长给我看看具体的数据和进展情况?”

“这个...需要整理一下。”

李俊宇脸色微变,略显尴尬。

“那就麻烦李县长尽快整理出来。”

苏俊辉合上文件夹,语气坚定,“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人们纷纷离开会议室,苏俊辉依旧坐在主位上,目光定定地看着空荡荡的座椅。

过了一会,林浩轩走了过来,小心翼翼地问:“苏书记,需要我做什么吗?”

“帮我准备一下全县的基本情况资料。”

苏俊辉站起身,转身向外走,“越详细越好。”

“好的。”林浩轩点头,犹豫了一下,才继续说:“苏书记,您别太急,大家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

苏俊辉停下脚步,转头看向这个年轻人,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你叫林浩轩,是吧?”

“是的。”

“以后你就跟着我吧。”

苏俊辉轻拍他的肩膀,“我需要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林浩轩愣了愣,随即用力点头。

他没有料到,新来的书记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对他产生信任。

03

下午,苏俊辉开始在县委大院内走动,主动拜访各个部门。

每到一个部门,他都会仔细询问工作进展,认真记录问题和建议。

然而,他很快注意到,大家都表现得很客气,却又刻意保持距离,回答问题时显得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

“苏书记真年轻啊。”

“是啊,才这么年轻就做书记,肯定背景不一般。”

“听说是市里派下来的,应该是来镀金的。”

这些低声的议论不时传入苏俊辉的耳中,他只是淡淡一笑,继续着自己的走访工作。

一周后,苏俊辉提出要下乡调研。

“苏书记,现在正是农忙时节,下去不太方便。”

李俊宇在办公室里劝道,“而且那条山路崎岖,安全问题也得考虑。”

“正因为是农忙时节,我更应该下去看看。”

苏俊辉坚持道,“至于安全,大家肯定会安排得当。”

李俊宇无奈,只好安排了最偏远的村子——石头寨。

这个村子位于大山深处,路况极差,领导们通常不愿意去。

李俊宇想着,让这个年轻书记吃点苦头,也许他就会知难而退。

第二天一早,苏俊辉和林浩轩一起上了前往石头寨的车。

司机是五十多岁的吴建强,开车已超过二十年。

“苏书记,您真的要去石头寨?”

吴建强一边开车一边问,“那地方路不好走。”

“没关系,慢点开就行。”

苏俊辉看着窗外逐渐荒凉的景色,“吴师傅,您在这里工作了多久?”

“二十四年了。”

吴建强感慨道,“看着这里一点点变化,虽然慢,但也有进步。”

车在山路上颠簸前行,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陡。

林浩轩开始晕车,脸色苍白,而苏俊辉依然精力充沛,时不时询问路旁的情况。

“那片地为什么荒着?”

“水源在哪里?”

“这条路多久没修过了?”

吴建强一一作答,心中对这个年轻书记的印象逐渐改变。

以前来的人,要么在车上睡觉,要么抱怨路况,

很少有人像苏俊辉这样,认真观察和提问。

三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到达了石头寨。

这是一个仅有四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房屋大多是土坯房,部分房屋已经年久失修。

村口的路牌上写着“石头寨”,但字迹已因年久而褪色,几乎看不清楚。

村支书孙秀兰得知县委书记来了,急忙赶来迎接。

她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满脸皱纹,但眼中依旧透着坚韧与活力。

“苏书记,您怎么亲自来了?”孙秀兰激动地问,“这里条件简陋,怠慢了您。”

“孙书记客气了。”苏俊辉握住她粗糙的手,微笑道,“我是来学习的,希望多请教。”

孙秀兰有些愣住,这个年轻的县委书记和她印象中的领导完全不同。

苏俊辉在村里待了一整天,挨家挨户地走访,详细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

走访中,他发现,村里的贫困情况远比资料上所显示的还要严重。

许多家庭不仅收入低,生活条件也极为艰苦,甚至连基本的医疗和教育资源都很匮乏。

04

在村民刘慧兰家里,苏俊辉看到了令他震惊的一幕。

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孤身一人居住,房屋破旧,屋顶漏水,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缺乏。

“老人家,您的子女呢?”苏俊辉关切地问。

“都出去打工了,一年也回不来几次。”

刘慧兰叹了口气,低头望着满地的水渍,“我这把老骨头,哪儿敢麻烦他们。”

苏俊辉看着这简陋的住所,心中一阵酸楚。

他不禁想起自己的母亲,如果她还在世,是否也会像这位老人一样,孤单地度过晚年?

“老人家,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改善您的生活条件。”

苏俊辉握住老人的手,认真承诺道。

刘慧兰看着这个年轻人真诚的眼神,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晚上,苏俊辉决定在村里过夜。

孙秀兰安排他住在村委会的一间小屋里,条件简陋,

四周只有几根老旧的木梁支撑,窗户也没有玻璃,只是用塑料布暂时遮挡。

苏俊辉没有丝毫怨言。

“苏书记,您真的打算在这里过夜?”

孙秀兰担心地问,“这里的条件太差了,要不您回县里吧。”

“没关系,我想更深入了解村民的生活。”

苏俊辉铺好简单的行李,轻声说,“孙书记,您能和我聊聊这些年来村里的变化吗?”

夜晚,昏暗的油灯下,孙秀兰与苏俊辉坐在一起交谈。

孙秀兰叹了口气,开口道:“这些年来确实有一些扶贫政策,但大多数只停留在文件上,真正落实的少得可怜。”

“为什么会这样?”

苏俊辉皱眉问道。

孙秀兰无奈地摇头:“苏书记,有些话我本不该说,但您既然诚心问,我就实话实说。过去几年的扶贫资金,大部分都被截留在县里和镇上,真正到我们村里的少之又少。”

苏俊辉的眼神顿时变得锐利:“具体是怎么回事?”

孙秀兰叹气,缓缓说道:“去年危房改造的资金,县里说拨了五十万,但到我们这儿就只有八万,而且还得层层报批,程序复杂,结果进展缓慢。”

她从柜子里拿出一堆文件,“您看,这些是我们申请的项目,大多数都石沉大海了。”

苏俊辉接过文件,仔细翻看,脸色逐渐沉重。

这些申请材料写得详细清晰,但批复要么被驳回,要么根本没有消息。

“还有一件事。”

孙秀兰犹豫了一下,“去年镇里来了一个工作组,说要帮我们脱贫,但来了几次后就再也没见踪影。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竟然把我们村上报成了‘已脱贫村’。”

苏俊辉的拳头紧紧握住:“已脱贫?”

“是的。”孙秀兰苦笑道,“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脱贫的。您看我们这里的情况... 这么多年,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苏俊辉站起身,开始在小屋里来回踱步。

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第一次开会时,大家都默不作声了——

这背后的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

这里的每一步推进,似乎都受到了一些看不见的阻碍,

真正为民生着想的力量,似乎并未真正得到释放。

05

回到县城后,苏俊辉立即召集了干部会议。

这次,他的态度明显变得严厉。

“我刚从石头寨回来。”他直接开门见山,“有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

会议室的气氛顿时变得压抑,李俊宇与孙建平不约而同地交换了眼神,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紧张和不安。

“石头寨去年被报告为已脱贫村,但我亲自去实地调研,发现那里的贫困状况远比我预想的严重。”

苏俊辉的声音平静,但每个字都如重锤般击打在众人心头,“请问,究竟是谁负责核实脱贫进度的?”

分管扶贫的副县长陈志宏的额头迅速浮现出汗珠,“苏书记,这个...可能是下级同志工作不够细致...”

“不够细致?”苏俊辉冷笑,“一个明显未脱贫的村子竟然被上报为脱贫,这算不细致?”

“苏书记,您刚来,对情况或许还不够了解。”

李俊宇试图缓解紧张气氛,“脱贫攻坚工作确实复杂,标准上可能有所偏差……”

“偏差?”苏俊辉打断了他,“李县长,您能告诉我,全县到底有多少个‘偏差’吗?”

李俊宇哑口无言。

苏俊辉环顾四周,每个人都低下了头,不敢直视他:“从明天起,我将对全县脱贫工作的所有数据进行彻底核查。所有相关资料、报告和数据,我都会逐一重新审查。”

“苏书记,这个工作量相当庞大...”

孙建平小声提醒。

“工作量大就不做?”苏俊辉的声音提高了几分,“不论任务有多重,我都要查清楚!不管会得罪多少人!”

会议散后,李俊宇回到办公室,脸色沉得像铁。

孙建平紧随其后,轻轻关上了门。

“俊宇,这个苏俊辉比我们想象的更难对付。”孙建平压低了声音。

“哼,年轻气盛。”

李俊宇冷笑,“他以为查几个数据就能改变什么?在绿水县,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那我们怎么办?”

“既然他要查,就让他查。”

李俊宇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不过,有些资料他永远看不到,有些人,他永远找不到。”

与此同时,苏俊辉正在办公室里整理从石头寨带回来的文件。

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林浩轩手里拿着一摞文件走了进来。

“苏书记,这是您要求的全县脱贫工作的资料。”林浩轩将文件放在桌上,“不过……”

“不过什么?”苏俊辉抬起头,眉宇间带着一丝疑问。

“有些资料目前还在整理中,暂时拿不到。而且,有些关键数据,各部门提供的说法不太一致。”林浩轩语气中带着为难。

苏俊辉放下笔,若有所思地看着林浩轩:“小林,你觉得我们遇到的是什么问题?”

林浩轩略作迟疑:“苏书记,我认为...可能是有人不希望您真正了解问题。”

“为什么?”苏俊辉问,目光愈发尖锐。

“因为...”林浩轩鼓起勇气,“因为真实情况可能和报告上的大相径庭。”

“继续说。”苏俊辉示意他。

“这些年的扶贫资金,确实存在使用不规范的情况。”

林浩轩小心翼翼地说,“有些项目根本没有实施,但在报告中却显示已经完成。还有一些资金去向不明。”

苏俊辉的眉头微微皱起,显然这些话验证了他之前的怀疑:“还有什么?”

“我听说,县里有一个小圈子,掌握着许多重要决策。他们不希望有人破坏现有的平衡。”林浩轩声音低了几分。

苏俊辉站起身,走到窗前,凝视着远处的夜色。

月光下的山峦朦胧迷离,正如绿水县的真实情况,笼罩在一层层迷雾之中。

“小林,你愿意帮我揭开这层迷雾吗?”苏俊辉转身问道。

林浩轩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答道:“我愿意,苏书记。”

06

一个月过去了,苏俊辉的核查工作依然进展缓慢。

每当他要求查看某份资料时,总是被告知“资料正在整理”或“需要上级批准”。

当他约见某些关键人员时,对方要么出差,要么生病。

这样的软抵抗让他感受到了自己正在被架空。

“苏书记,您要找的那份财政拨款明细,财政局说需要市里的批准才能调阅。”林浩轩如实汇报。

“市里的批准?”

苏俊辉眉头一挑,“我作为县委书记,查看本县的财政资料竟然还需要市里批准?”

“他们是这么说的。”林浩轩也感到十分荒谬。

苏俊辉心里明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工作分歧,而是一次无声的对抗。

对方用看似合规的程序和规定,将他困在了一个无形的框架中。

当天下午,苏俊辉决定亲自去一趟财政局。

财政局长张建设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见到苏俊辉来访时,脸上明显露出了紧张的神色。

“苏书记,您怎么亲自来了?有什么事,您吩咐一声就行了。”

张建设尽量笑着迎接。

“我来拿那份财政拨款明细。”苏俊辉直截了当。

“这个……苏书记,我们已经向市里申请了,还在等批复……”

张建设支支吾吾,显得有些心虚。

“张局长。”苏俊辉的声音突然冷了下来,带着压迫力,“我再问你一次,作为县委书记,我有没有权利查看本县的财政资料?”

张建设被苏俊辉的气势震住,额头立刻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有的……有的。”

“那就把资料拿来。”苏俊辉毫不妥协,“现在就给我。”

张建设左右为难,最后在苏俊辉犀利的目光下,只得让手下去取资料。

半小时后,一摞厚厚的文件摆在了苏俊辉面前。

他没有丝毫拖延,立刻翻开文件,眼神愈发凝重。

这些财政拨款明细显示,绿水县近三年收到了超过八千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但资金的使用情况却混乱不堪。

有些项目重复申报,有些资金去向不明,甚至一些项目显然是虚假的。

最让苏俊辉震惊的是,他发现了一家名为“绿水扶贫开发公司”的机构,

这家公司承接了大量扶贫项目,涉及的资金总额超过三千万,但他从未听说过这家公司。

“张局长,这个绿水扶贫开发公司是什么情况?”苏俊辉指着文件问。

07

张建设的手指死死抠着办公桌边缘,指节泛白,声音比蚊子还轻:“这……这是县里为了推进扶贫项目,专门成立的公司。”

“专门成立?”苏俊辉把文件往桌上一摔,纸张散开,露出其中一笔两百万的“道路修缮款”记录,“去年石头寨申请十万修路款,你们批了三万,转头给这家公司拨两百万修‘扶贫产业路’,路在哪?”

张建设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裤子上晕开深色痕迹:“路……路可能还在规划……”

“规划了一年?”苏俊辉起身,绕到办公桌前,俯身盯着他,“我查过工商信息,这家公司的法人是你侄子张磊,股东里还有孙建平的小舅子。张局长,你给我解释解释,这怎么回事?”

张建设猛地抬头,眼里满是慌乱,嘴张了好几次都没说出话。

苏俊辉不再逼他,拿起文件转身就走,刚到门口,就撞见了匆匆赶来的李俊宇。

“苏书记,这是要去哪?”宇拦在门口,脸上堆着笑,眼神却透着警惕。

“去市里。”苏俊辉侧身想绕开,被李俊宇又挡住。

“有什么事咱们县里解决就行,没必要劳烦市里吧?”李俊宇的笑容淡了些,“财政上的事难免有疏漏,我已经让张局长重新整理,保证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满意的答复?”苏俊辉把文件往他面前一递,“李县长看看,这两百万的路在哪?三千万的项目,有几个落到了贫困户头上?”

李俊宇扫了眼文件,脸色瞬间变了,语气却硬了起来:“苏书记,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这些项目都是经过班子会议讨论的,手续齐全。您要是觉得有问题,咱们可以再开会研究,没必要闹到市里去。”

“研究?”苏俊辉冷笑,“研究了一年,石头寨的危房还在漏雨,孩子还在土坯房里上课,你们倒是研究出不少‘合法’的漏洞。”

他推开李俊宇,径直往外走。

李俊宇看着他的背影,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掏出手机拨通了孙建平的电话:“他要去市里,拦不住了,赶紧想办法。”

苏俊辉坐上车,让吴建强直接开去市纪委。

路上,林浩轩发来消息,说孙建平已经联系了市里的熟人,可能会提前打招呼。

苏俊辉没回消息,只是把手机揣进兜里,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树木。

两个小时后,车到了市纪委门口。

苏俊辉刚下车,就看到纪委副书记赵刚在门口等他。

赵刚是他在市委党校学习时的同学,之前他已经把部分线索通过加密邮件发了过去。

“材料都带来了?”赵刚把他领进办公室,关上了门。

苏俊辉把文件和自己整理的核查笔记递过去:“都在这,绿水扶贫开发公司的账有问题,县里的班子成员牵扯很深,李俊宇和孙建平应该是核心。”

赵刚翻看着材料,眉头越皱越紧:“没想到绿水县的水这么浑。你放心,我们立刻成立专案组,明天就去绿水县。”

“得尽快。”苏俊辉说,“他们已经察觉到了,可能会销毁证据。”

赵刚点头,立刻召集人手开会。

苏俊辉在纪委待了一下午,配合做了笔录,直到傍晚才离开。

回去的路上,吴建强说,刚才有人在县委大院门口打听他的行踪,看样子是李俊宇的人。

苏俊辉没说话,只是让吴建强绕了条远路回县城。

刚到招待所门口,就看到孙秀兰站在路灯下,手里攥着一个布包。

“苏书记,你可算回来了。”孙秀兰看到他,快步迎上来,把布包塞给他,“这是村里老人们凑的证据,有去年镇里来人拍的照片,还有几个知情的村民写的证词,他们怕被报复,不敢亲自来,让我给你送来。”

苏俊辉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沓照片和信纸,照片上是石头寨的土坯房和漏雨的屋顶,信纸上是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扶贫资金被截留的经过。

他眼眶一热,握住孙秀兰的手:“谢谢您,孙书记,也替我谢谢乡亲们。”

“该谢的是你啊。”孙秀兰抹了把眼泪,“这么多年,终于有人肯为我们说实话了。你可得注意安全,李俊宇他们心狠,之前有个村干部想举报,后来被安了个‘挪用公款’的罪名,现在还在里面呢。”

苏俊辉心里一沉,让林浩轩送孙秀兰回去,自己则回到房间,把新收到的证据和之前的材料整理到一起。

刚整理完,就听到敲门声,他以为是林浩轩,开门却看到了陈志宏。

陈志宏脸色苍白,手里拿着一个U盘,哆哆嗦嗦地递过来:“苏书记,这……这里面是李俊宇让我做假账的记录,还有他和孙建平分赃的录音。我……我不想再跟着他们干了,我想自首。”

苏俊辉接过U盘,插入电脑。

里面果然有假账明细和几段录音,录音里李俊宇和孙建平商量着如何截留扶贫资金,如何把石头寨上报为脱贫村。

“你早该这样。”苏俊辉说,“明天市纪委的人会来,你主动配合,争取宽大处理。”

陈志宏点点头,转身要走,又停下:“苏书记,李俊宇在办公室里藏了个保险箱,里面可能有更重要的证据,钥匙在他的抽屉里。”

说完,他匆匆离开了。

苏俊辉看着电脑里的录音,眼神变得锐利。

他立刻给赵刚发了消息,告知保险箱的事。

赵刚回复,专案组明天一早准时出发,让他做好配合。

第二天早上七点,市纪委的车准时开进绿水县县委大院。

赵刚带着专案组直奔李俊宇的办公室,苏俊辉跟在后面。

李俊宇看到专案组,脸色瞬间惨白,想要阻拦,却被纪检人员拦住。

“李县长,麻烦配合一下。”赵刚出示了搜查令。

纪检人员在李俊宇的办公室里翻找,很快在书柜后面找到了一个保险箱。

苏俊辉想起陈志宏的话,让他们检查李俊宇的抽屉,果然在一个上锁的抽屉里找到了钥匙。

保险箱打开的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里面除了现金和银行卡,还有几本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近五年扶贫资金的流向,哪些给了关系户,哪些被他们私分,甚至还有向市里某些领导行贿的记录。

“李俊宇,你还有什么要说的?”赵刚拿起笔记本,看着他。

李俊宇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说不出一句话。

与此同时,孙建平也被纪检人员控制住,在他家里搜出了大量赃款和奢侈品。

消息很快在绿水县传开,县委大院里一片混乱。

之前那些对苏俊辉敷衍了事的干部,现在都慌了神,纷纷主动去纪委说明情况。

苏俊辉则带着林浩轩和专案组的人,逐一核实证据,安抚村民。

在石头寨,当村民们得知李俊宇和孙建平被查,扶贫资金要重新发放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老人们拉着苏俊辉的手,不停地道谢,孩子们则在村口放起了鞭炮。

三个月后,李俊宇、孙建平等人因贪污罪、受贿罪被提起公诉,市里涉案的领导也被立案调查。

绿水县的扶贫工作重新步入正轨,石头寨的危房开始修缮,新的学校也破土动工,那条被挪用资金的“扶贫产业路”,终于真正修到了村里。

苏俊辉站在新修的村口,看着来来往往的村民,手里拿着母亲的照片。

“妈,您看,这里变样了。”他轻声说,“您当年没完成的事,我替您完成了。”

风拂过山谷,带着泥土的清香。

远处的山峦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朦胧迷雾。

林浩轩走过来,递给他一份文件:“苏书记,全县的脱贫摸底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的帮扶计划也制定好了。”

苏俊辉接过文件,翻开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绿水县的未来,还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

但他坚信,只要守住初心,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村庄和田野上,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苏俊辉转身,朝着县委大院的方向走去。

他的脚步坚定,眼神明亮,因为他知道,自己走的这条路,是对的路,是老百姓希望他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