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失踪之谜:历史迷雾重现,真相何在

点击次数:138 发布日期:2025-08-26

在长长的历史岁月里,曾经出现过不少令人难以置信、匪夷所思的事迹。

像人物失踪的谜团里头,这事儿最让人匪夷所思。比如说唐朝的杨贵妃,传说她根本没死在马嵬坡,而是乘船东渡去了日本定居;再比如明朝“靖难”期间的建文帝,也有人说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就是为了找到建文的下落。

在中共的党史里头,也出现过类似的失踪之谜。比如说八路军第115师的参谋长周昆,他的去向一直没有查清,成了一个悬而未解的历史谜团。

关于他的最后记述是带着款项溜走,离开了革命队伍,这可算得上是个相当严重的罪名了。

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周昆难道真的是一走了之,就躲起享受荣华富贵去了嘛?其实,周昆一直受到毛主席的信任,本有机会大展宏图,可为何最终会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突然不见踪影呢?

周昆的前半生

周昆在红军中算得上是个资历深、经历丰富的老革命分子。

在1902年时,周昆出生在平江县,家境算不上富裕,属于普通家庭。

土地革命那会儿,中共在平江一带搞农协,周昆也趁机加入了赤卫队。

“四一二”事件一过,国内革命形势变得低迷,中共面对着白色恐怖和日益严峻的生存压力,不得不拿起武器,开始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为了组建队伍,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还派出了那些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党员,散布到全国各地去指导工作。

就在这儿,毛润之也来了,他到达了离家乡不远的湘赣边界,把湖南省委的干部重新整顿了一下。

早些时候,毛主席曾到安源进行过调研,对那里的工人状况真是了如指掌。

在安源,工人们看到毛委员,就像是遇见了“大救星”,崇拜得像是拜神一样。

所以,安源被当作秋收起义的“主阵地”,打算用安源的工人组建第二团,这也是秋收起义的主要力量。

在起义筹备的那段时间,毛委员为了联系各个方面的人,常常要在起义的不同部队之间跑来跑去。

这会儿,周昆正担任起义总指挥卢德铭手下的警戒班长,正巧遇到一脸疲惫的毛委员。

周昆当场就问:“你是哪位,来这儿干啥?”

毛委员直言:“我是省委的毛泽东,来找你们团长,有事要跟他说。”

周昆一听,很快就觉得对方是省委的干部,但心中还存点疑虑,警惕地问:“你把你的证件拿出来让我看看,我才能带你去见咱们的团长。”

毛泽东格格笑着说:“小鬼,我的证件丢了,现在没办法证明身份。”

没有证件,周昆立马把步枪抬高几寸,一边说话一边把毛委员给带走,双手也被绑了起来,然后送到了团部。毛委员一到团部,马上就被认出来了。

这才让周昆明白自己抓错人了,他像一根木头一样呆在原地,一句话也没说。

最后,团长苏先骏还狠狠地骂了他一顿,责怪他眼睛不好,没认出泰山。

毛主席站出来,说了一句情理话:“老话说得好,不懂的人无罪啦,这个小战士做得没错,警觉性挺高,值得表扬。错的是我,把证件丢了,换做我也会这样。”

这次两人一见面,就开启了一段传说中的故事。

后来,周昆参加了秋收起义,很快就加入了党组织,跟着毛主席登上了井冈山。

朱毛会师之后,周昆在合编的红四军里担任连长。

随后,在反“围剿”的战役中,作为红四军的连长,周昆表现得非常出色,勇于作战,敢打敢冲,行动敏捷,判断果断,简直像是一颗逐渐升起的新星。

到了1930年,周昆所在的红四军进行了扩大编制,这支队伍被赋予了新的番号——名声响亮的红1军团,而他则担任红12军第一纵队的指挥官。

到次年的十月,周昆又被任命为红10师的师长,直属于101指挥。

那会儿苏区里流传着一句话:“101指挥部底下的三支枪,陈光、周昆和王良。”

这三位都是苏区里的响当当的战士,可惜啊,命运都不好不坏,令人唏嘘一番。

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里,周昆在黄陂和草台岗的战役中担任主攻,和援军一块儿歼灭了三个师,俘虏敌人数接近一万,取得了这次战斗中最大的成就。

1934年,周昆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红八军团的军团长,而他的政治部主任,就是后来成为101助手、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

由此可见,要是周昆按正常的轨迹发展的话,别说成为元帅了,起码也能稳稳地走到上将这一步。

在长征途中,人数不多的红八军团紧跟着红三军团,负责守护军委的两个纵队。

到了陕北,红军被收编进了国民党的队伍。

1937年8月22号,蒋介石带领的国民政府军军事委员会宣布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这个路军的主要力量是红军主力,下面还设有三个师,每个师大概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周昆还是跟老上级101师搭档,担任115师参谋长,在师里算第三号人物,就在师长101和政委聂荣臻的领导下。

一提到军委的委员,周昆算是少数几位中的一个,这也反映出他在军中的地位还是挺高的。

离奇失踪的周昆

国共两党联手搞了一条抗日的统一阵线,这真是件非常棒的事呢。

遇上民族危机,最重要的事当然是想着怎么抵挡住日本的入侵。

为了搞好整体指挥和合作,1938年1月,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在武汉召集了师以上各级参谋长会议。

会议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各战区、各集团军的参谋长汇报抗战开始阶段与日军作战的经验教训,以及提出的改进措施。

八路军方面一共派了四位将领参加会议,分别是总参部门的叶剑英、参谋处长彭雪枫、高级参谋边章五和115师的参谋长周昆。

会议结束后,周昆在二月上旬就乘火车返回了山西前线临汾。

在临汾,周昆从第二战区带走了115师,并且当月领取了6万元的军饷。

挺奇怪的是,周昆没有直接把这笔军费手递给115师,而是把一个挎包交给了警卫员,叮嘱道:“这是特别重要的文件,你马上回去交给师作战科王科长。”

接到命令的警卫员哪敢不照办,一路上小心翼翼,顺利抵达师部后,圆满完成了任务。115师作战科科长王秉璋一看,立马就疑窦丛生。这分明不是啥白纸黑字的文件,而是整整齐齐、全新如初的三万元纸币。

里面还夹着一封信,王秉璋一眼就认出这是参谋长周昆的笔记,上面写:“本人共领取了6万块钱,我带走了3万块,另3万块交给警卫员带回,望查收。”

就这样,周昆完全失去了踪迹,再也没留下任何影子。

115师参谋长的职位一直空着,作战科长王秉璋升任师司令部参谋处长,兼任参谋长的工作,一直到1940年9月,才找到合适的人选,填补了这个空缺。

像周昆这样级别较高的军官,未经请示就擅自退出革命队伍,实在是头一回遇到这种事,造成了非常不利甚至有些坏的影响。

师部的人把这个消息告诉师长101时,平日里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师长,脸上毫无表情,一句话也没有说。

101的意志比想象中还要坚韧,虽然没有像徐海东听到张绍懂逃跑的消息后那样吐血,但他的内心一定也觉得很疑惑、气得慌。

警卫员经常会看到,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孤零零地一个人走在那满天星斗下的窑洞外头。

周昆的下落

关于周昆为什么会选择退出革命队伍,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他受到国民党的钱财引诱,动了心思。

有人说,周昆在武汉开会参加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时候,四大家族里的孔家少爷孔祥熙曾送给他一张三万元的支票。

后来,周昆故意跟警卫员说自己还有别的任务,把他们支开,然后带着孔祥熙那三万块钱和军费的三万块钱回到了家乡平江县。

另一种说法是,周昆在武汉看到了国民党那奢华享乐的生活,心里觉得不舒服,于是就一走了之。

据《彭德怀全传》记载,彭德怀从汉口回到八路军总部的路上,经过临汾时,遇到了周昆。

周昆和彭德怀见面,简单说了几句工作上的事,然后就发起了牢骚:“我去办事处要点零花钱,结果才给我2块!人家的参谋长开着小汽车,住着小公馆,还在高级饭店里吃饭。咱们光想着打鬼子,自己身上连点零用钱都没有!”

彭德怀听他发牢骚,火气立马就上来了,喝得一声:“胡说八道!那样的日子只是国民党才过得去,你可是共产党人!要是遇着我,连根铜板都不会给你!”

周昆还觉得不太服气,回了一句:“这次孔祥熙给了我3万银元,说是115师保卫了他的老家,人家可挺大方的……”

彭德怀眉头紧蹙,怒吼一声,桌子都被拍得震得厉害,惹火地骂了周昆一顿。

还有传言说,周昆在办事的途中,意外遇上了一伙山西的土匪,那帮家伙凶神恶煞,专劫财害命,结果他寡不敌众,就这样死在一个没人知道的小角落里。

经典抗战剧《亮剑》里,李云龙的贴身警卫员和尚的结局,也就是用这种方式啊。

毕竟那会儿战火四起,这种事也挺常见的。只不过这种说法没啥根据,纯粹就是猜测,别太当真。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周昆最终还是离开了革命队伍。不管是主动辞别,还是被动退出,这事儿可能永远都成了个谜。关于他的去向,也流传着不少不同的说法。

第一:周昆带着几万块纸币偷偷逃到了湖南老家——平江的一个村子,安顿下来后就做起了小买卖。之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那个地方。

解放之后,组织对他展开了调查,发现他没有任何反革命的表现,所以既不奖赏,也不惩罚。

第二呢,有传说说,周昆脱离八路军后,乘海路逃到了瑞士,还靠经商混得挺不错。

改革开放以后,周昆曾用化名返回大陆,慷慨解囊,捐出一大笔钱帮衬经济发展。

这样说确实挺奇怪的,就算他藏起来了,周昆也应该跑美国那边更安全一些地方才对,没必要跑到战火纷飞的欧洲去呀。

第三呢,周昆原本打算带着几万块钱的钞票,逃回老家平江去。

没想到在路上遇到手段狠毒的劫匪,命丧当场。原本打算安稳当个富家少爷的周昆,逐渐对革命失去了信心,还羡慕那种痛快潇洒的生活,可没想到最终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结语:

行走百里的人,走到九十就差一点放弃。投身革命,得做好舍生取义的准备,过那种像苦行僧一样的生活。

周昆来自富农家庭,开始参加革命可能是出于一腔为民服务的心思,想着能打造一个心中的理想社会。

不过,一旦加入了革命队伍,周昆就受不了上级的责备,觉得自己受了不可想象的委屈,又想到国民党那腐败的生活,心里顿时觉得很失落,情绪一激动,就愤然离开了,这大概也算是最合理的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