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伊拉克老王的中国十年:腹部枪伤、郑州三次落泪与家国温情

点击次数:84 发布日期:2025-08-18

伊拉克老王的中国十年:腹部枪伤、郑州三次落泪与家国温情

王立轩,原名艾哈迈德·穆罕默德·贾巴尔,1994年生在巴格达。小时候家里有大花园和石榴树,院子角落总能翻出爷爷藏的铜壶。听说那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库尔德地带带回来的,据村里老人讲,那时候巴格达南郊还流行“水烟配甜茶”,算是富人标配。他爸石油工程师,每天穿灰色工装出门,晚上回来会把沾了柴油味的帽子挂在门口。

可惜好景不长。2003年春,美军来了,一夜之间警报声成了背景音。老王九岁时就跟着一家人卷铺盖逃到叙利亚,在大马士革城外租了一间小房子。有一阵儿,他妈还用旧床单给他缝过一个枕头,说是能挡噩梦,但战乱里的孩子睡得再香也难保心安。据同住楼里的黎巴嫩邻居阿米娜回忆,“那几年,小区每周都有人搬走。”她记得有次半夜警报响,全楼的人抱着锅碗瓢盆往地下室跑。

叙利亚待了九年,这期间老王爸靠关系进了当地石油公司做管道维护——工资没以前高,但勉强养活一家人。他们住的小区旁边有个破旧公园,每逢开斋节,会聚一堆孩子玩捉迷藏。后来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大马士革街头开始出现持枪巡逻队。有一次老王去买面包,被流弹击中腰腹,当场倒地——医生事后说,“运气好,差两厘米就是肠穿孔。”这段经历他自己后来只字不提,只是在拍视频时偶尔摸一下伤疤。

战争让人的心理变得敏感。他自述:“现在听见鞭炮还是下意识缩脖子。”据心理学专家赵莉分析,这种创伤后应激反应在中东移民群体很常见(2022宁夏大学论文)。不过日常生活还是要继续,他们又辗转去了黎巴嫩、埃及,到处找安稳地方。这时候,一个远房姨父成了救星——据亲戚圈聊天记录显示,那位姨父早些年来银川做小生意,把闺女嫁到了宁夏,从此搭起联系桥梁。

2014年底,全家迁至中国宁夏。在银川国际语言学校当阿拉伯语老师,一开始连“你好”都说不顺溜。同事教他方言,比如“甭管”“咋整”,慢慢就混熟了。据校友李静描述:“刚来那会儿,他点菜全靠比划,还闹过笑话,把羊肉串误叫成‘羊棍’。”

经济压力一直悬在头顶,两妹妹一年学费近六万块钱,有段时间甚至考虑重读大学。但最终放弃,为的是省钱帮家里度日。“我们家的存折,我妈每月都要查三遍,”他说,“怕哪天又遇到啥变故。”

身份换过几轮:先教书,再当留学生班主任,还兼职翻译。有一年冬天,为学校组织伊拉克新生迎新晚会,他自编自演《我来自远方》,台词全用汉语念完,同事们鼓掌叫好。这件事被《银川日报》报道,说这是少数民族融合典范(2017年第12期)。

2017年底,一张照片让他火起来,是模特圈朋友拍的街头照。一身黑西装站在鼓楼前,被网友戏称为“外国版陈佩斯”。之后参加电影节,又接触短视频培训,据业内人士杨凯透露,当时政府专门请外籍人士来学习剪辑技术,希望他们能推广本地文化。这才有了后来的抖音账号和B站频道。

内容最初偏搞笑剧本,比如扮演失恋青年,也尝试美食探店路线。“呀哈比比,我是你们的兄弟老王!”这句开场白其实源于小时候跟邻居打招呼,用的是阿拉伯语习惯表达。据河南巷口烧烤摊老板孙师傅讲:“第一次见面觉得怪怪哒,其实挺亲切。”

吃饭规矩很严,不剩菜,有一次山西探店买醋拎了一箱,说喝醋护心脏;重庆吃火锅误把湿气念作尸体,引得路人哈哈大笑,不过大家也没计较。在郑州录制视频时粉丝认出他送肉串凉菜汽水辣椒鸡,让他感动哭三次。当晚结账还特意买汽水回赠众人,这种礼尚往来倒像极北方农村婚宴上的规矩:谁送东西谁就该收个谢礼,不然心里不得劲儿。

账号粉丝破千万以后,各类合作邀约不断,有企业请去代言食品,还有出版社想让写传记。不过他说自己更喜欢自由拍摄,“真实一点,不整虚头八脑。”2020疫情期间,自导微电影《飞过矮墙的靴子》,戴口罩记录抗疫故事,据宁夏广电台采访资料显示,该片获得市级奖项表彰(2021年度优秀短片)。

受伤阴影始终未散,在河南夜市鞭炮声响起瞬间吓到缩肩膀,好几个同行以为发生事故,其实只是条件反射。但热情氛围很快化解紧张。“中国环境让我安心,”他说,“不像以前天天担惊受怕。”

春节期间去郑州探馆,被粉丝团团围住送各种美食,还有位老太太塞给酸奶并嘱咐“小伙别太瘦”。这种关怀方式颇似伊拉克传统家庭聚餐,大桌上总有人夹菜递盘,你推我搡最后都是满满一桌剩饭打包带走。据村医鲁海波闲聊称:“咱这边待久啦,都像亲戚一样。”

事业逐渐稳定后成立公司推广食品品牌,还把妹妹接来中国定居。爸妈签证问题暂未解决,目前仍留守伊拉克,不过生活有所改善。今年3月回国探望发现家乡变化巨大,新建中餐馆、医院和铁路桥均由“一带一路”项目援助修建。当地主妇玛丽娅曾评价“中国工程队干活真快,比我们政府靠谱多啦”。

回来以后继续拍视频分享各地风土民俗,从邯郸成语典故聊到新疆葡萄干制作方法,中途插播个人轶事,比如如何用五块钱熬粥度日,以及小时候偷摘院内无花果被奶奶抓现行的小尴尬。不少观众问是不是收钱宣传,他直接回应“没人给我红包,这是我的真心话”。

国外社交平台也同步更新,让更多异域观众了解真实中国样貌。有一次上传重庆火锅体验片段,竟收到摩苏尔网友留言夸赞“中国红汤看着像妈妈煮的大杂烩”。

从富裕小孩变难民,再成为网络红人,中间曲折无人知晓。他自己偶尔感慨,如果不是腹部那颗流弹,现在可能早已另一个人生轨迹。而如今,中国成为第二故乡,每顿饭都有温暖相伴,就算哭三次也是释放多年压抑后的轻松——正如村里老人所说:“苦尽甘来,人要懂珍惜呐!”

最近听闻他的公司准备引进一种新疆特色馕饼,与河南牛肉面联名售卖,看样子又是一番折腾。不过究竟卖不卖得出去没人知道,只盼下半年天气别太热,否则馕饼容易发霉……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史实参考。

信源包括:《银川日报》2017年第12期、宁夏广电台采访资料、“赵莉PTSD研究”、现场访谈及相关生活轶事整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