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一提琉球,引发日本国内震动,日媒强硬要求中方撤回声明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一句话——“停止对冲绳原住民的歧视”——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一颗巨石,日本舆论顿时炸锅。右翼媒体怒发冲冠,政府代表语塞无言,连冲绳知事也被拖下水。一场外交场合的“人权之问”,竟牵动了整个日本政界的神经末梢。
为何中国这番言论会引发日本国内如此强烈的反应?冲绳问题真的是历史旧账,还是当代国际棋局里的一枚活子?
看似“人权问题”,实则“主权博弈”;听起来为“原住民发声”,背后却暗藏地缘政治的深水炸弹。孙磊大使在联大三委的发言,表面上是对西方国家人权双标的回击,实则又在日本最不愿触碰的“琉球伤疤”上捅了一刀。
日本媒体最先坐不住的是《产经新闻》。这家一贯立场强硬的右翼喉舌,直接指责中国“煽动分裂”,并怒斥中方“宣传冲绳不是日本领土”。
字字句句,像是被戳到了痛处。更让他们恼火的是,日本政府代表竟在场面上毫无反驳,只字未提“冲绳人不是原住民”,仿佛默认了中方的立场。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外交交锋,而是中国在联合国这个多边舞台上,精准地打出了一记“话语权反击”。
在西方国家屡屡借人权问题指责中国的背景下,中国开始反手一击,将人权叙事转向他国旧账:殖民主义、种族压迫、文化灭绝……这些曾经被掩盖的历史灰尘,如今正被一一揭开。而琉球问题,恰恰是日本历史上最不愿面对的那一章。
琉球,今天的冲绳,曾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与中国明清两代有着数百年的藩属关系。直到明治维新后,日本强行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一纸政令,改写了这片土地的命运。语言禁令、宗教同化、教育改革……日本用尽一切手段要把琉球人“洗成”日本人。
可历史是有记忆的,文化是有根的。哪怕百年过去,冲绳人依旧在语言、习俗、宗教中保留着中华文化的印记。
而中国提出“冲绳原住民”的说法,正是从国际人权法的角度切入。联合国承认原住民权益,尊重其文化、土地与身份认同。
一旦冲绳人被国际社会视为“原住民族群”,日本对冲绳的“主权神话”将岌岌可危。这不是历史问题,这是国际法问题,是日本最舍不得、也最怕别人碰的软肋。
而中国选择在联合国这个全球麦克风面前发声,显然是有备而来。早在2013年,中国学界便开始提出“琉球地位未定”论,主张二战后琉球并未正式归属日本。这本是一场历史学术的争论,但如今,中国正试图把它从历史书上搬上外交战场。
“话语权”是这个时代的新战场。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日本在国际舆论中几乎不必为琉球问题辩解,因为没人提。
但如今,中国不仅提了,还提到了联合国全世界的面前。日本右翼媒体的焦虑,不是怕一场口水仗,而是怕这把火越烧越旺,最终烧穿日本“单一民族国家”的神话外壳。
更令人玩味的是这场风波对日本内部的震荡。冲绳知事玉城丹尼,因为没有反驳中方言论,被右翼媒体怒批“亲华”。堂堂一个地方政府首脑,因为“沉默”就被扣上“通敌”的帽子,这反映的不只是右翼的神经过敏,更是冲绳与东京之间日益加深的裂痕。
冲绳长年不满中央政府将其作为“美军基地岛”的命运。美军噪音、污染、治安问题层出不穷,中央政府却一意孤行。冲绳人越来越觉得自己是“被牺牲的民族”,而不是“日本的一部分”。
中方此番“原住民”话语,虽是外交策略,却在无意中与冲绳地方的情绪产生了共鸣。这才是日本最该警惕的部分:外部压力可以反击,内部离心才是真正的隐患。
而在更宏大的地缘格局下,这场冲绳风波,还与中美日三方博弈密切相关。冲绳是美军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前哨阵地,几乎是印太战略的“压舱石”。
拜特朗普新一届政府所赐,美日军事一体化正在加速,冲绳的重要性再度上升。此时中国在联合国发难,不只是给日本难堪,更是试图从政治层面对美日同盟进行“非对称穿插”。
看似一击软刀子,实则意在削弱美日联盟的舆论合法性。如果冲绳人被认定为“原住民族”且“遭受歧视”,那美军在其土地上的存在就不再只是“同盟协防”,而有可能被舆论描绘成“在殖民地驻军”。
这是外交话术上的破局之刃,一旦用得巧妙,后续的联合国人权听证、地方自治诉求、文化保留法案……都将成为压在日本头上的连环牌。
但问题是,回击什么?冲绳是原住民?说不是,联合国文件打脸;说是,那就等于承认了中国的“人权”论述有理。进退维谷,张口是坑,不张口更是坑。
日本至今只承认北海道的阿伊努人为原住民,至于冲绳人、在日朝鲜人、南美侨民等一律不认。一个现代国家,至今还在坚守“单一民族国家”的叙事,放在全球日益重视族群权利的语境中,显得格外落伍。
而中国此番将其旧账翻出,正是精准击穿了日本外交话语的时代迟滞。
未来如何发展?有三种可能。
其一,中国继续在联合国等场合“打话语战”,日本则选择冷处理,彼此在舆论上拉锯;其二,中国推动国际人权调查,甚至在联合国设立“冲绳原住民权利小组”,那将是一场真正的“话语持久战”;其三,冲绳地方政府借机强化地方自主诉求,东京与地方矛盾迅速激化。
最可怕的是第三种。冲绳的“文化独立”意识一旦被外力激活,可能引发“苏格兰模式”的政治诉求。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一旦地方民意与中央叙事背道而驰,国家稳定的根基就会松动。对一个地处亚太前线、军事部署密集的岛屿来说,这种不确定性将是战略风险的放大器。
日本要反思的,不只是如何“回击中国”,而是如何重建一个能包容多元、回应当代国际规则的国家认同逻辑。继续躲在“我们是单一民族”的自说自话里,只会让自己在全球舆论场上愈发孤立。
而中国,也应权衡“外交得分”与“区域稳定”的尺度。冲绳问题不是一张随便能打的牌,它牵动的是美日同盟的命脉、东亚安全的基石。一旦舆论引爆民意,后果可能远比嘴上占便宜要复杂得多。
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役,一句“原住民”的背后,是历史的幽灵、现实的博弈和未来的不安。谁能在这场话语的迷雾中找到真正的方向,不靠吼叫,而靠认清自己——这才是东亚政治的终极考题。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热点资讯
- 中国女篮战日本:高个组合能否克服三分火力?亚洲杯首战悬念拉满
- 天蝎座事业高峰将至,遇见贵人助力一飞冲天
- 1985年,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立遗嘱:不进八宝山,中央:同
- 挑衅中国的菲律宾防长,真实身份曝光,竟有两本护照!
- 南昌物料称重模块
- 墨脱电站开工,雅江建起大坝,巴铁内心有了底,印度也会老实很多
- 从王朔到骆宗诗:中国跆拳道首冠的破冰之路与传承
- 2026 养老金还涨吗?人社部释放 3 大信号,这类人能多领
- 资源堆砌的“星二代”,凭什么霸占娱乐圈?
- 俄军火力全开!230架无人机猛炸阿塞拜疆钱财,乌天空浓烟飘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