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热线电话: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沂蒙山小调》词作者——阮若珊

点击次数:73 发布日期:2025-08-22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见牛羊……”这首经典的沂蒙民歌《沂蒙山小调》,被联合国评为中国两首优秀民歌之一。她的词作者就是阮若珊。

阮若珊(1921.4.25- 2001.11.18),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人。1935年冬参加了北平“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1939年春到太行山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习,同年秋毕业分配至抗大一分校文艺工作团任演员,同年10月2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冬抗大一分校文工团随抗大一分校校部从太行山东迁至沂蒙山区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此后7年一直在沂蒙山区,在山东分局及115 师师部领导下从事抗战文艺宣传工作。

转战沂蒙期间,阮若珊一直是文工团的主要演员,除参加多幕话剧《李秀成之死》、《阿Q 正传》等演出外,特别是在小调剧《亲家母顶嘴》《抗属真光荣》《双喜临门》及抗战胜利前夕动员参军的独幕话剧《过关》等剧,她扮演的农村大嫂、妇救会长等角色获得观众的喜爱。

在此期间,阮若珊还曾创作了小话剧《一双鞋》《彭大娘》等一批小型文艺作品。1940年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在蒙山望海楼山下费县白石屋村,她和文工团的另一位成员李林同志共同创作的《沂蒙山小调》成为著名的革命历史歌曲。

1999年,费县县委、县政府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亭,记载了《沂蒙山小调》诞生的过程,以及现今流传的《沂蒙山小调》词曲及作者,以启后人,永志不忘。原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国家农业机械部副部长袁成隆题写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名,词作者阮若珊题写了“深深怀念沂蒙好地方”,分别镌刻在白石屋村旁的巨型花岗石上。

来源:《图说沂蒙红色文化》